新华社郑州
见到59岁的吴树兰时,黑色裤腿儿沾满了泥巴,白色的鞋帮子竟“杂草丛生”,头发被雨水打湿。“早上4点多,她就起床了,步行
2014年3月,刚刚结束新蔡县大吴庄村挂职的吴树兰,再次“请缨”出任大山里的西王楼村驻村书记。“这也是给我一个平台,我想把农技知识运用到实践。”拥有近20项农业科研成果的吴树兰说。
“过去我们不太懂,买羊不知道检疫,养羊不知道打疫苗。有一次羊生了病,死了一大半,直接损失三四万元。”西王楼村养羊大户曹恒扬说。
作为
如今,村里养殖户大都学会了给动物看病,知道定期打疫苗。养猪大户周运平说:“以前养猪容易患蓝耳朵病、痢疾、狂犬病,现在我自己就能给猪打针看病,年产值能过百万。”
西王楼村地处山区的环境适合养殖业。吴树兰利用丰富的农技知识鼓励、引导村里养殖户走上“借山吃山”之路。如今,西王楼村贫困农民养猪500只以上的有12户,养羊100只以上的有104户,全村羊存栏量4万多只。此外,她还向村民普及种植知识,引导全村种植夏枯草1600亩,每亩收益3000元左右。
“她能获得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贡献的不只是一肚子的农技知识,更是多年来的心血。”曹川林告诉记者,吴树兰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2016年3月,她确诊心脏3根主动脉95%堵塞,在北京做了搭桥手术。“医生嘱咐她要休息6个月,而她歇了两个月就回到大山里了”。
吴树兰深知,要想让山村脱贫,基础设施是关键。驻村两年半,她争取各类资金共修道路11条,并新修了
来到村头的漫水桥,曹川林说:“以前没有水泥路和漫水桥,村民们去田里干活要绕很远的路。”2015年3月,吴树兰申请到200万元项目资金,给村里修了5个河坝、3个漫水桥、两个蓄水池,打了两眼深井。
吴树兰平常就吃住在村民王泷圣家里。傍晚,吴树兰邀请记者去家里吃饭,在她房间里,一桌子的药看得记者心疼。王泷圣说,“她每天都要自己给自己打两针,就这样还是晚上10点后才睡,早上5点前就起床。”
独居户李相庭家住距村子
而另外几页纸,则画满了一条条横线,“吴书记每次步行来考察,来看我,我都画上一条横线,开车的还没算。”2014年,李相庭画了25条横线,2015年42条横线。今年,吴树兰生病了,李相庭没有画横线,一贫如洗的他,穿过大山,辗转到省城去看望他的“好书记”。
从2000年开始,吴树兰先后在商水县尚城村、新蔡县大吴庄村、确山县西王楼村等贫困村工作,帮助10多万贫困农民脱贫。这两年半在西王楼村,她招商引资1.2亿元,筹集各类专项资金700余万元,结束了西王楼村无卫生室、无小学、无食堂、无电教室和深山无路走、无水吃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