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民政宗旨 服务困难群众
“民生大单”撑起天中百姓“幸福伞”
本报讯 (记者 张新理 通讯员 郭建设)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全市民政系统把为特殊群体、困难群体和优抚群体提供基本保障列于首要地位,把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基层管理和服务作为重要任务,较好地实现了民政保障、社会服务、社会管理等社会功能,为实现民政事业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民生问题无小事,群众利益大于天。5年来,全市民政系统筑建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初步建成了一张环环相扣的救助安全网,可以让民生的阳光照耀每个角落,打在每个人脸上。
城乡低保标准逐年提高 基本民生保障全面提高
社会救助水平显著提高。截至2015年年底,我市城市低保对象达10.4万人,每月人均补助235元,比2010年提高90元,增幅62%;全市农村低保对象达34.2万人,每月人均补助115元,比2010年提高55元,增幅92%。农村五保对象由2010年年初的4.7095万人增加到2015年年底的4.2858万人(不含新蔡县)。
优抚安置政策全面落实。5年来,我市多次提高优待抚恤标准,全市各类重点优抚对象都达国家补助标准,1.6万名参战参试人员纳入抚恤补助范围。我市建立资助参保参合、门诊医疗补助、住院医疗补助等新型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实现优抚医疗费用“一站式”结算服务。双拥工作成效显著,连续三届被评为国家双拥模范城,连续四届被评为省双拥模范城,评残追烈工作不断规范。
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稳步发展。孤残儿童生存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儿童福利服务标准显著提高。5年来,全市完成市儿童福利院“蓝天计划”建设项目和5个县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的建设,为全市福利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基层社会建设基本健全 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村(居)民自治不断深化。5年来,我市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规范民主选举,加强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完善民主决策和监督,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和社会和谐基础。
社区建设全面推进。我市开展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不断健全,以居民自治为主要形式的社区治理机制逐渐完善。
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我市加强社会组织的培育管理,到2015年年底全市社会组织达1612家。有序实施了行业协会商会、科技、公益慈善、城乡社区服务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全市直接登记的社会组织23家。
民政技能和社工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市民政特有职业领域不断拓展,实施了国家职业标准,组织了职业技能鉴定,初步确立了民政技能人才的考核评价机制。5年来,全市有325人取得社会工作师或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书。
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稳步拓展 社会养老迅猛发展
推进服务设施建设。5年来,我市新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已完工,共投入建设资金500万元,床位100张。实施国家儿童福利机构“蓝天计划”项目,新建成驻马店市儿童福利院和8家县级福利中心,总面积达6.3万平方米,目前已发挥出较好的社会效益。
强化事务管理服务。5年来,我市民政部门加强区划地名管理与服务,撤销7个乡镇,改设办事处11个;撤乡建镇23个。规范地名管理工作。开展创建平安边界活动,加强行政区域界线联检工作。加强婚姻登记体制改革,全市实现婚姻登记合格率100%。加强殡葬管理服务,深化殡葬改革,全市火化率达65%,殡葬管理与服务水平稳步提高。
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通知》,5年来全市民政部门积极推进老年优待政策落实。全市共有养老服务机构218家,养老床位2.4万张,农村幸福院303所,床位600张。总床位2.51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22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