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天中经济发展添活力
——市工商局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纪实
记者 张 勇 通讯员 王晋才
今年以来,市工商局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放、管、服”为主线,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诚信体系构建、着力扶持中小微企业等入手,使市场主体活力得到极大释放。截至8月底,我市市场主体总数达218856户,注册资本达2681.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65%、28.92%,平均每万人拥有市场主体数量341户,日均新登记注册164户,“放、管、服”在激发市场活力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
“宽进”让市场主体轻松上阵
为更好地释放改革红利,市工商局专门制订了《关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工作方案》。该局被指定为全市积极探索创新公共服务方式工作试点单位。便捷高效的市场准入,降低了制度成本,市场主体数量在今年前8个月继续保持了“井喷式”增长态势,全市累计新登记市场主体39122户,同比增长27.08%,其中个体私营业新增就业人员超过10万人,均创历史新高。
“严管”为诚信经营者保驾护航
全力推进企业信用信息监管警示系统建设。作为工商部门牵头负责的一项重要改革部署,市工商局一方面积极做好企业基础信用信息的录入,目前全市37500多户企业的工商注册登记信息归集率达到100%,全部可以免费进行网上查询;另一方面,大力指导督促企业自觉开展年报信息公示,先后培训企业1600余户次,公示率达到94.65%,位居全省前列。作为企业信用信息“全国一张网”的组成部分,我市企业的信用信息正变得公开透明,诚信者将走得更远。
实行企业信用“黑名单”制度。通过建立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制度,实行信用约束和信用惩戒,目前全市累计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信息7857条、经营异常名录企业3998户。同时,截至8月份,我市46个职能部门也分别与市工商局签订了信息资源共享应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我市企业信用监管从“部门监管”到“联合监管”迈出了重要一步。被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在银行贷款、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甚至购买高铁票等方面都受到了限制,信用惩戒的影响力开始显现。
积极探索“双随机”抽查制度。市工商局在驿城区率先实行了抽查人员和抽查对象“双随机”,先后对4897户市场主体实施了抽查。在此基础上,市工商局还完善了市工商局、县工商局、工商所三级执法办案工作机制,坚持对虚假违法广告、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侵犯商标专用权、违规网络交易等开展专项执法,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被评为“全市依法行政先进单位”,工商部门市场监管“主力军”的作用得到彰显。
“优服”给创业者插上翅膀
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在市工商局的推动下,市政府将2016年确定为“全市商标战略提升年”,出台了《驻马店市知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并对2014年度全市新创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企业进行了重奖,奖励资金达470万元。今年以来,全市已新申请商标注册2699件,超出2015年全年申请量;成功注册1399件,超额完成全年800件的目标。
开展“两个工商”携手。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市工商局积极与工行驻马店分行于年初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搭建信息互联互通平台,计划在未来5年内,每年为全市3万多户小微企业提供不低于10亿元的贷款服务,帮助中小微企业“造血”。今年5月份起,经过工商部门培训,工商银行在每个县区工商注册窗口派驻了1~2名工作人员,协助提供注册登记咨询服务,目前已为26户小微企业提供小额贷款2亿多元。
挖掘工商服务职能。依托数据资源优势,精心撰写、定期发布市场主体分析报告,为各级政府和投资创业者提供决策参考;注重创业人才培育,每年开展“创业明星”、“创业新星”评选,并组织创业者参加全省小微企业创业人才成长培训班;开展“重合同、守信用”评选,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广泛开展争创“文明诚信企业”、“文明诚信商户”等活动,推动创业创新沿着文明健康、公平规范的轨道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