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东红
开栏的话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了宣传报道好伟大的长征精神,激励和动员全市人民传承红色基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营造浓厚舆论氛围,本报决定,从今日起开设《天中最美老兵——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栏目。该栏目除报道驻马店军分区、市委统战部、市双拥办、驻马店日报社
采访赵学礼时,刚下过雨。在他那隐藏着一片各式植物中的小院前,一洼蛙鸣此起彼伏在演奏。
赵学礼出生在1929年11月,现在已是一位87岁的老人了。这一生,他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荣立三等功一次,参战大小战役13次。
提起自己的参军,他大声道:“那哪儿是参军啊,是13岁的我非要跟着八路军走。”
那年,13岁的水屯镇大刘村后东村民组赵学礼在村子附近的埠口桥上,遇见了国民党的军队。几个国民党的士兵不由分说,把他拉住,让他背瓜果和蔬菜。个子矮小的他背着比他还高、还沉的一大篓子瓜果和蔬菜,才走不远,就坚持不住摔倒了。
看到果菜被摔,一个国民党的士兵二话不说,对着赵学礼的脸就是一巴掌,把赵学礼打得口鼻流血。这时,一支八路军队伍正好路过,看到赵学礼的惨状,一个八路军干部上前问他咋了,谁打的。一听原因,八路军干部气不打一处来,训斥了那个国民党士兵一顿。看着刚才穷凶极恶殴打自己的国民党士兵被训得一声也不敢吭,赵学礼觉得八路军简直是天兵天将下凡啊。从小父亲早亡,跟着寡母长大的他没少受外人的欺负。他被八路军的风采迷住了,那支八路军队伍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八路军干部看他这样不由笑了。让伙房给赵学礼端了饭菜。赵学礼一口气吃了两大碗米饭。那八路军干部摸着他的头说:“小鬼,你要是能跟着咱这支队伍走一夜不掉队,明天就给你发衣服。”
当晚,赵学礼跟着那支刘邓大军的队伍一路冒着鬼子的炮火前进,坚持不住时,八路军老战士们教他拽着马尾巴走。第二天,看到他还在队伍中,那个八路军干部笑了。从此,赵学礼就跟着八路军当了战士。
在赵学礼眼里,八路军队伍好得很。队伍有七八十人,都在一个锅里吃饭,都在一个屋里居住,没有高低区别,官兵平等。
因为年龄小,赵学礼被安排到团卫生院做饭和抬伤员,一晃就是两年。这期间,小日本投降了,他随着部队到了大别山。稍事休整一年后,他跟着部队扎起筏子,站在上面去强渡长江。
回忆那段日子,赵学礼老人感叹:“那次淮海战役一打就是一个月零八天,只是国民党不经打,一打就跑。”
部队休整期间,此时已经是卫生员的赵学礼和两个医生居住在一个地主家里。每晚睡在堂屋的他们都被一阵哭声惊醒。年轻的赵学礼发现是地主的闺女在哭。几天后,他忍不住问她:“你哭啥?”在地主闺女断断续续的描述中,他才知道,是地主闺女腿弯处长了一个疮,疼得很,她才每晚哭。
赵学礼找医生说了地主闺女的病情。医生说:“地主的家人生病了,咱也应该给看,但是得上农会开个证明。赵学礼急忙把话捎过去,证明开了过来。经医生诊治,赵学礼帮忙换药,地主闺女的病好了。
不久,赵学礼所在的部队准备开拔,去抗美援朝,地主的闺女哭着求赵学礼留下,想嫁给他。“唉,我肯定不能娶她啊!”赵学礼叹了口气。
在朝鲜前线,赵学礼这个炮兵团的卫生员却获得了三等功。那是在一次战役中,部队的电话线被敌人的炮弹炸断了。团里接连派出20名战士去接线,结果一直到天黑,没有一个回来的,电话依然不通。团长让赵学礼去看看咋回事。赵学礼沿着电话线一路摸过去,发现在一个小山坡处,那20名战士都被对面敌人给打伤了。趁着夜色,他把那20名战士一个一个地拖了下来。后来,这20名战士全部抢救过来。赵学礼这个卫生员由此荣立战功。
回首峥嵘往事,赵学礼老人忍不住点上一支烟,深深抽了起来。
“我这辈子最庆幸的就是在13岁时,死活跟着八路军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现在的日子多好啊,想吃什么吃什么,想穿什么穿什么,这日子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赵学礼说。
中午了,赵学礼从门前那长得郁郁葱葱的蔬菜架子上,摘下一把青翠的长豆角,准备让老伴儿给炒来吃。日子清闲自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