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范 杰 牛 强 梁 军)近年来,受过中、高等教育的新型职业农民——“民兵农博士”,在正阳县农村踩百家门,吃百家饭,传科技知识,说科学管理,成为庄稼人的“科技保姆”。
自从正阳县人武部配合团县委、县妇联、县农业局等部门联合开展以青年民兵带头创业致富,带头创新发展;争当田园创客的“科技保姆”,争做科技致富的“民兵农博士”为主要内容的“双带双争”活动以来,一些青年民兵开始认识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外出打工不是致富的“铁饭碗”,只有掌握知识,才是打开致富大门的“金钥匙”。他们纷纷上农业大学、读农业图书、学农业技术。据统计,截至今年3月份,全县通过中央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学校函授、县职业中专、县农广校、县农机学校、县成人教育学校和该县创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乡村民兵农技夜校、退伍兵安置就业培训基地等方式,达到中专、大学学历的“民兵农博士”已有1560人。这些懂技术、会管理的青年民兵返乡后,该县各级政府和县乡武装部把他们当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顶梁柱”,选拔他们到乡村担任专职科技副乡长、科技副主任和县、乡后备役干部、村民兵干部、农业经理、农民技术员。该县人武部以全县500多个科技培训基地为龙头,建立“民兵农博士”“1+1”科技致富联系户制度,采取大基地带小基地,一人带多人,多人带一片,一片带全县的办法,积极为他们铺路搭桥,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民工返乡创业、退伍兵自主创业等方面给予贴息贷款、惠农补贴优先待遇,因地制宜地鼓励他们带头创业致富,带头创新发展,争当田园创客的“科技保姆”,争做科技致富的“民兵农博士”。截至目前,这些“民兵农博士”和“科技保姆”已带头创办花生、水稻、食用菌、蔬菜、红薯、西瓜以及养猪、养羊、养兔、养鸡等专业技术协会和专业合作社600多个,先后建立了真阳红薯、兰青食用菌、袁寨花生、吕河蔬菜、雷寨西瓜等500多个科技示范基地,建立“一村一品”特色经济基地50个,为“民兵农博士”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遇。
该县真阳镇乐堂村的民兵连长叶启营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办全县第一家以红薯新品种繁育推广为主的绿色研究所后,被本村380家种植红薯的民兵家庭聘为“科技保姆”,并与科技联系户签订“梅营1号”红薯新品种推广项目全程承包技术服务合同,帮助引进推广“梅营”系列红薯新品种和其它名优稀物的作物良种100多种,使科技联系户年增收都在3万元以上,人均收入8000元。2010年,他发动全村380家民兵种薯专业户组织成立正阳县梅营红薯专业合作社,被社员选举为理事长,2014年被评为全国示范合作社,叶启营也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眼下,这1560名“民兵农博士”被5000户农民聘为“科技保姆”和“创业顾问”,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民兵家庭科研所、民兵家庭农场、民兵生态庄园、民兵生态林果园、民兵科技超市、民兵科技书屋等科技服务经济实体500多个,扶持建立科技户1560户,推广科技新品种1130个。为农户提供科技咨询和上门服务、田间指导达10万人次,义务开处方3000多人次。据不完全统计,通过他们的科技指导,农民增加经济效益约4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