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殿文
正阳姑娘梁鸳鸳温州打工遭遇车祸,造成脑死亡,悲痛欲绝的家属作出一个艰难的决定:捐出她的眼角膜、肝和肾,让5个生命获得新生。读罢
人活着,说实话是很难的。特别是关于生与死的话题,总是严肃的、沉重的,人们不愿意被提及。遭遇车祸是不幸,经历生离死别更是一场悲剧。人世间最令人伤心的事莫过于“生离死别”,为了让活着的人们常常记起,我们不妨回忆那悲壮的一幕——
人,落地时的哭声像最美妙悦耳的乐章,走时昏迷无言像断弦的破琴。任何人,都是哭着来,哭着走的。生时,自己哭;走时,亲人哭。如果只从哭声中探索人生,那么就永远无法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人民大学教授陈先达说,要正确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重在人一生的活动内容,这个内容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自己用行动书写的。梁鸳鸳虽然走了,但她的器官使5个生命获得重生,延续了生命,也延续了她深深的爱和对人世间的牵挂,这是一种无私的大爱。家人把爱心款送给器官接受者,希望他们“好好活着”,延续妻子的生命之美,这更是一种大美。
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有一段广为流传的名言:“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如何让生得有价值,死得有意义,这是一个哲学上的老话题。28岁女孩的青春被定格,28岁姑娘的故事将流传在五个获得重生的生命里,有生活的片段和细节,有对生命的思索和对未来的渴望,在里面还可以找到这位正阳姑娘的影子。
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由生始,由死终。很多事情跟年龄有关,却又跟年龄无关,尤其是生存的状态,生活的态度,从来也不被年纪限制,无论是人生的哪个阶段,我们都该有自己该有的姿态,那就是努力勇敢向前。在生与死的问题上,我们应该贵生知死。贵生,即要重视生命的价值,知死,即死得其时,享天年;死得其所,就是死得有价值。人生意义与价值问题的产生,正在于人生短促,人人有死。在有限的人生中,如何尽一个做人的责任?28岁的正阳姑娘梁鸳鸳给出了答案“贵生知死,向死而生”——以向死而生的姿态向生而活,就是她和她的家人捐出器官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