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金福
每年的小长假或十一黄金周期间,各地旅游景点因“超载”而“爆棚”的新闻常常见诸报端、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有的游客纷纷在网上吐槽,外出旅游到底是看景还是看人?笔者以为,各地旅游景点的“超载”,其实无形中暴露了各地旅游主管部门“预警机制”的严重缺失。
旅游法规定“景区接待旅游者不得超过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但为何景区超载没有明显改善?笔者以为,只要我们的旅游主管部门切实制定相应的“预警机制”,景点“超载”现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那么,如何建立切实有效的“预警机制”,从而避免景点“超载”现象呢?笔者以为,一方面各地旅游主管部门应加大景区监控力度,建立公开透明的预警机制,及时通报重点景点客流量,做好险情预警、游客分流和疏导工作;另一方面景区和政府有关部门不仅要统计每日接待游客数量,还应该根据可容纳游客上限,通过报刊、电视、广播、微博、网站等媒体公开信息,主动发布安全预警,方便游客安排出游日程和地点。同时,也可采取旅游旺季热门景区“网上预约”制,引导游客避开高峰期,这不仅有利于景区资源可持续利用,也能提高当然,我们国家的休假制度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采取集中放假的方式,通常会导致游客扎堆出行、热点景区“超载”的现象。如果能采取灵活的放假方式,比如按行业区分进行集中放假,或许就能有效地缓解景点“超载”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