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付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强调大力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驻马店日报》作为党的一级机关报,充分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积极探讨党报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路径和方法,坚持把典型人物报道放在各项新闻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展现典型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时代精神和思想境界,先后推出了“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候选)张旭、“感动中原”2014年度人物张银良、“中国好人”张全收等一系列典型人物报道,对于推动驻马店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突出时代性,用时代的标准和高度来衡量和报道典型
典型是时代的产物。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典型,如雷锋、焦裕禄、史来贺、许振超、王顺友、杨善洲等,这些不同时代的典型无不打上他们所处时代的烙印。同时,典型又代表着一个时代,典型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反映着社会前进和发展的价值取向,每一个优秀的典型人物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典型报道必须突出时代性。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现在的历史就是过去的新闻。媒体的担当就是要忠实地记录时代、反映时代,为明天的历史提供初稿。而典型正是时代的凝聚和浓缩,报道典型就是报道时代、就是记录时代。不仅如此,典型身上所拥有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是时代的巨大财富,是推动时代前进的巨大力量,报道典型就是引领时代发展、就是推动社会进步。因此,著名记者穆青说过,能否高瞻远瞩地提炼出能够反映时代特征的主题,并且从这个高度来表现英雄人物的革命精神和思想风貌,就成为决定人物通讯成败、优劣的关键。
对于中国来说,十八大以来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培育、贵在践行。在这方面,典型的引领、典型的力量作用重大,典型宣传、典型报道不可或缺。媒体的作用同时也是媒体的责任就是要通过有效的典型报道,唱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最强音,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并成为人们行为的风尚、心灵的罗盘、情感的寄托。正是如此,《驻马店日报》在典型报道中,坚持把突出典型的时代性放在第一位,着重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时代特征,致力服从和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集中展现典型身上所拥有的高尚情操和优秀品质,引导人们自觉做良好道德风尚的建设者,做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一是在选择报道典型时突出时代性。近些年,驻马店市大力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建设好人之城,天中大地涌现了许许多多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人物。如《驻马店日报》报道的最美母亲赵小参、文明标兵张东明、替夫还巨债诚信写人生的刘桂花、用奉献书写崇高的李辉义等,这些人物都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积极现实意义。二是在把握报道主题时突出时代性。如上所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个时代特征同时也是《驻马店日报》典型报道的主题。这就要求典型报道无论是整体报道还是单篇报道,都要把握好而不能偏离这个主题。三是在选取典型事迹时突出时代性。《驻马店日报》要求记者一定要选取典型身上最能体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迹,其他方面的事迹只能忍痛割爱。
二、增强思想性,在报道典型的事迹中充分诠释典型的精神境界
思想性是典型报道实现其传播功能的客观要求。报道典型,其重要意义就在于通过报道典型的感人事迹,诠释典型的思想境界、升华典型的人生价值、提炼典型的精神内涵,从而引导人们向典型学习,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思想性是典型报道能够在受众中产生共鸣的必要条件。一篇优秀的典型报道同其他新闻报道一样,必须是思想性极强的报道,受众在阅读报道时仿佛是在与思想家和智者谈话,在切实感受典型的思想品质和精神境界时,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洗礼、思维也得到了启迪。思想性也是典型报道中的人物能够真正“立”起来的重要保证。没有思想性的典型报道,只能是典型的事迹罗列,或者是典型的生活记录、或者是典型的行为年谱。这样的报道,不仅因缺乏必要的高度不可能引起受众的共鸣,其功能和作用也难以实现,而且受众从中感受不到典型精神的力量,所报道的典型也不能真正“立”起来。
典型报道必须增强思想性。在这方面,《驻马店日报》一是深刻挖掘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迹,用新闻事实来说话,增强报道的思想性。张旭生前是广东省边防总队大学生海警,2013年7月16日,回乡探亲的他突遇本村群众落入急流生命垂危。面对此情此景,他毫不犹豫选择了舍弃自己的生命跳入湍急的河流,群众得救了,而他却永远闭上了眼睛。如果将报道仅仅停留在张旭舍己救人这一幕上,其思想性断然不能真正体现。张旭英勇牺牲后,编委会迅速组织人员一方面采写英雄救人的壮烈情景,另一方面深刻挖掘英雄壮举背后的故事。最后报道以《用生命捍卫生命》为题追记英雄的感人事迹,而文中英雄的一件件感人故事则生动诠释了当代大学生海警的人生价值。二是充分展示典型人物的内心世界,用典型人物的人生追求增强报道的思想性。典型之所以成为典型,不仅在于他具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更在于他内心世界的美好、高尚和朴实。思想决定行动,伟大来自于平凡,一些典型之所以孜孜不倦地投身于一项事业、一些典型之所以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都是其自身的某种特质决定的。三是恰切运用典型的闪光语言,用典型的真情表达增强报道的思想性。张喜凤是一位把大爱献给众生的人。《驻马店日报》在其报道中写了她这样一个事例:一次她给自己的孩子去医院看病,路上发现一个弃婴。母爱的本能使她蹲下身子,小心翼翼地把尚在襁褓中的孩子抱在怀里。“自己的孩子是孩子,这个弃婴也是一条生命啊,我不能忍心看着这个孩子受罪。”张喜凤说服了周围的人,硬是把弃婴领回了家里。
三、注重群众性,让来自于群众中的典型重新回到群众中去
群众是产生典型的土壤,典型来自于群众。没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任何典型都难以涌现。同时,典型必须植根于群众,更不能脱离群众,脱离了群众的典型是不可能存在的。在社会主义中国,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制胜的法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严格坚持,特别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更需要发扬光大。党委机关报是党的宣传工具,肩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各项宣传报道必须把党的群众路线作为一条根本工作原则贯穿始终。典型报道,一方面是通过传播的手段把产生于群众中的典型报道出来,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把报道的典型重新回到群众中去,让典型得到群众的认同和认可,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在这其中,正确处理先进性和群众性的关系至关重要。典型作为报道的对象,必须具备先进性,必须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代表,失去了这一点便没有报道的价值。而典型源于群众,其先进性必须是建立在深厚群众的基础之上、集纳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品质的先进性,也即群众性,群众不信服不认可的典型和典型报道同样没有价值。
《驻马店日报》在典型报道中坚持把群众性放在重要位置。一是运用平民视角选择典型。近些年,驻马店市委、市政府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文明驻马店建设,群众中涌现大量的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驻马店日报》编委会主动克服依靠组织推荐渠道单一的弊端,要求记者沉下身子到群众中去,努力发现群众公认的“好人”作为报道的对象。同时,结合市委宣传部开展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有意识地在群众推荐的“好人”中选择报道的对象。因这些典型一开始就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所以报道一推出就产生了积极的反响。二是运用群众评价褒扬典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其事迹的感动、品质的高尚、群众的评价最客观公正。如果满篇文章都是记者在陈述、在议论,一味地自说自话,只见记者不见群众,报道肯定没有说服力。《驻马店日报》要求记者在采访典型的先进事迹时,要多采访典型身边的群众、多听取群众对典型的褒贬、多观察群众对典型的态度,在报道中要善于运用群众对典型事迹的述说、善于运用群众对典型事迹的评价,把典型置身于群众环境中。事实证明,这样的报道,不仅群众性强,读者也乐于接受。三是运用百姓语言表现典型。如果说运用群众评价褒扬典型解决的是报道中谁在说话的问题,那么运用百姓语言表现典型解决的则是报道中怎样说话的问题。现在一些报道,群众之所以不愿看、不愿读甚至望而生厌,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习惯老模式、打官腔、说套话。文风问题是一个关键问题。《驻马店日报》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报道中,充分吸收近些年开展“走转改”活动取得的成果,下大力气解决报道的文风问题,要求报道坚决避免泛泛而谈空话连篇、居高临下不切实际、语音生硬不接地气等陋习,要说老百姓的话、说老百姓爱听的话,用朴实、亲切、温度的语言感动读者。
四、体现形象性,将典型报道中的人物在读者心中凝成永恒
形象性不是文艺作品的专利,新闻作品同样应当讲究形象性。特别是典型人物报道,形象性是报道中的人物能够在读者脑海中留下印记、凝成永恒的情感鸡汤。在这方面,著名记者穆青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在他的笔下,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嘱托的农民科学家吴吉昌,人称“老坚决”的植树老人潘从正,“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等,一个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有血有肉、特色鲜明,无不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从美学的角度说,典型人物报道也必须讲究形象性。媒体制作典型人物报道,决不能纯粹为了教育人、训导人。那样的话,传播的目的不仅难以实现,受众也会对你的报道弃之如敝履。一篇优秀的典型人物报道应当是给人们带来心灵启迪和思想熏陶的同时,又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而形象性是审美信息的最基本特征。典型人物报道的形象性强,其冲击力、感染力、影响力就强。从这层意义上讲,形象性就是报道自身能够唤起读者共鸣、叩响读者心弦的和煦春风。
综观十八大以来《驻马店日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人物报道,形象性在其中都体现得非常充分。一是细节展现详尽。细节是人物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生动的细节对于塑造人物形象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如《驻马店日报》在英雄大叔李国喜舍己救人的报道中,记者根据目击者的叙述专门安排了这样一段细节:恰巧赶到这里的李国喜看到有人落水,来不及多想就飞快地跳下电动车,也顾不上脱掉身上穿的棉衣就急速地滑下桥头二十多米的斜坡,一头扎进冰冷的河中。这个细节虽然寥寥数语,却把一个舍己救人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二是场景烘托生动。还以英雄大叔李国喜舍己救人的报道为例。记者在报道中写道,1月27日正是一年中我们这里最冷的季节,那时的天中大地又刚刚经历了一次明显的降雪过程。傍晚时分,下班回家的李国喜穿着厚厚的棉衣、顶着凛冽的寒风,骑着电动车吃力地行驶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他听到一声“救命”的呼叫,看到有人从桥上掉入冰冷的河水中。谁都知道,天寒水更冷,河深救人难。但就是这样,我们的英雄来不及多想就……一个舍己救人的英雄形象便呼之欲出。三是心理刻画逼真。心理刻画对于塑造人物形象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遂平县检察院监所科科长李宪中,是《驻马店日报》着力推出的一个典型人物。他用责任筑起了人生的精神高地,然而家计与国事总难两全。记者在报道中用李宪中自己的话描述他的一段心路历程写道:“一次爱人生病住院,孩子没人照顾,而当时正值单位创建国家一级监所检察室,实在脱不开身。面对爱人、孩子和工作,内心非常酸楚和痛苦,自己最终还是咬咬牙撇下爱人和孩子。这件事使我至今愧疚不已,在我心中仍然是一个痛,虽然我临时请了个保姆照顾爱人和孩子。”是啊,人都有难以割舍的时候,但典型之所以崇高就是在他难以割舍的时候选择了工作和事业。
五、把握真实性,全面、准确、客观才是打动读者的力量所在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增强新闻媒体公信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源泉。典型人物报道作为新闻的一种表现形式更需要真实。如果说把一篇典型人物报道比作一幢大厦,那么真实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石。基石不牢固,大厦将会轰然倒塌。同样,内容不真实,哪怕稍有一些失实,典型人物报道就会遭人唾弃。但回顾历史实事求是地说,以往不少的典型人物报道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真实的情况。究其原因,一个是认识上的问题。这些报道的作者错误地认为,典型人物既然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就应该是完美无缺的、就应该是高大至上的。正是这种错误认识,导致在报道中刻意拔高典型甚至创造典型,以至于事迹张冠李戴、褒扬追求极致。另一个是作风上的问题。这些报道的作者采访不扎实、不充分,或者偏听偏信听风是雨、或者进行所谓合理想象编造事实,严重伤害典型人物的形象。这种不真实的典型人物报道只能破坏典型人物宣传的预期效果,必须坚决摒弃。
真实性是《驻马店日报》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人物报道中,非常严格把握的一个方面。《驻马店日报》要求,典型人物报道既是对公众负责又是对典型负责的事情,其在报道真实性方面来不得半点掺假的东西。首先,要体现在全面上。所谓全面,就是报道的所有内容都要真实,无论是对典型人物事迹的概括叙述还是对典型人物事迹某一事例的具体叙述,也无论是为了刻画人物所作的心理描写还是为了烘托报道气氛所作的场景描写等,都要做到真实。只有这样的真实才是全面的真实。其次,要体现在准确上。准确是在全面的基础上就具体内容的精确度而言的,这是对典型人物报道真实性的高层次要求。它要求典型人物报道不仅要对其事迹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结果保证绝对真实,而且对其事迹的细节、人们的称赞等也都要绝对真实。再次,要体现在客观上。这是对典型人物报道真实性的更高层次要求。所谓客观,它不仅要求“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要准确,而且要求根据事实作出的判断和评价也要准确。判断和评价必须建立在典型人物事迹基础之上,既不能凭空臆断也不能过分溢美,切实做到要提炼但不要拔高,要彰显但不要孤立,要肯定但不要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