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刘仁忠 通讯员 杨明华)“俺今春光卖雪松树就收入120万元,这得感谢村花木协会理事长、村党支部书记黄国友,要不是他帮俺找销售门路,雪松树还在地里长着哩。”
近年来,常兴镇依托地域特点和优势产业,采取“三培养”措施,全力打造富民型党组织,有力推动了全镇产业升级、兴村富民。
把村党支部培养成产业型党组织。该镇按照“一村一品”原则,把村党支部与水稻、花木、中药材、水产养殖等产业捆在一起,建立产业协会25个,发展会员6000余户,户均年增收10000余元。
把村党支部书记培养成产业协会负责人。该镇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强化对村党支部书记的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市场知识和管理水平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管理水平。
把党员培养成产业致富带头人。将从事相同产业的党员联系在一起,采取资金扶持、技术培训等方法,把他们培养成自己致富能力强、带动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型党员。目前,全镇“双强”型党员达680名,带动6000多名群众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