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6年02月26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强新型农村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

——市人大代表热议三农工作

发布时间:2016-02-26 08:43:04  

记者 弓华静

今年的市两会上,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成为市人大代表尤其是来自乡村基层代表们热议的话题。刘冬梅代表对之有切身的体会。她说,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同时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了科学方向。结合目前贫困山区精准扶贫任务要求,联系乡村实际,新型农村建设应突出一个“新”字,落实在一个“实”字上。

这个“新”字表现为:观念要新、形式要新、手段要新。

首先,观念要新,要一改过去“一刀切”。一个标准建设,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出特色、建出记忆、建出味道。

其次,形式要新。不仅要改善居住环境,更要提高文明素质;不仅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更要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再次,手段要新。新型农村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政府、社会、群众共同参与,需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任何一方都不能唱独角戏。要加强四项基础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群众的能动作用。例如,我市正在掀起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高潮,就足以说明“办法在基层、智慧在民间”。

新型农村建设,最终还需落在一个“实”字上。要让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成果,感受到幸福感和认同感。一是各级干部要真抓实干,对新型农村建设要充满信心、立足实际、重视定位、把握规律、身体力行。二是建设要实。不要只局限于修几条路、建几个游园,而更要借“智”,充分听取群众和各方意见,围绕扶贫脱贫发展产业,让群众在建设中受益。三是成效要实,关注每年农村发展中的几个数字,即预算投入额度、农村年人均纯收入、居民存款余额和参与文化生活人数。

总之,新型农村建设,不仅提高了农民幸福指数,同时也进一步拉近了干群关系、激发了乡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相信,更多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会展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

对于发展乡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付长运代表谈得十分具体。他说,发展农村经济,关键在于因地制宜上项目,选准好项目,坚持搞下去就会出成果。同时,还要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加强指导和带动,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互帮互助,集体致富。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