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义
过年走亲戚,笔者感触最大的有两点:农村变富了,村里生活垃圾多了。
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农民朋友除了老人和孩子,很多人和城里人一样,成了工薪族。一年打拼下来,每人能带回家几万元,有的甚至更多。于是,新房一家比一家气派,装修一家比一家漂亮,小汽车也“井喷”式进入农家,欢实地奔跑在乡村的水泥路上。
然而,与一户户农民朋友家里漂亮、整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村头随意丢弃的生活垃圾。一片片、一堆堆的塑料袋、包装盒五颜六色,在村头,在河边,在风中舞动,在雨中流淌……让人看了很不舒服。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治理5年专项行动正全面展开。
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市委、市政府决定自2015年12月20日至2016年3月31日在全市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百日集中整治行动”,经过前一阶段的努力和探索,在有些地方取得了初步效果,成绩值得肯定。
笔者以为,农村生活垃圾增多,从某种程度上是农民朋友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一种体现。比如,丢弃在村头的各种食品袋(尤其是塑料袋),在三十年前,是想见也见不到的。竹编的篮子、网状的提兜儿是进城赶集装东西的永久性器具,而现在都被“简单、便捷”的一次性塑料包装品取代了。什么都是一次性的塑料包装品,在方便使用的同时,也“方便”了使用后随意丢弃。我想,这不应是农民朋友的错,也应是农村垃圾治理时的重点和难点。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建筑、整修道路、清理沟渠、除掉杂草,行动起来应该都不难,而且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生活垃圾尤其是各类难以降解的塑料制品垃圾,由于天天都会产生,“消失”起来很难,因此应成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头戏和“四季歌”,应真正建立起长效机制,为这些垃圾找到合适的去处。
据了解,我市此次农村人居环境“百日集中整治行动”,将“始终把治脏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在清理垃圾方面,我市将以乡镇(街道办事处)为主体,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开展农村道路清洁、集镇清洁、村庄清洁、景点清洁、田园清洁等“五洁”行动,着力清理积存垃圾、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笔者也真诚希望,在农村能够建立垃圾处理厂,把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起来,集中处理,科学消除,甚至是变废为宝。
我们相信,有中央的顶层设计,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只要我们真正行动起来,和农民朋友携手努力,一定会让我们的村庄真正美起来、净起来,让农民朋友和我们一道,漂漂亮亮步入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