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6年02月15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

发布时间:2016-02-15 07:33:25  

       西平古为柏子国,我国流传久远的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故事,就发生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在历代的《西平县志》《重修汝宁府志》《河南通志》等方志中,都可看到“仙女池在县东南十五里仙女铺北,徐魏庄南,相传董永遇仙女于此,故名。”董永墓“在县城东十里仙女池畔”的记载。

以民间传说和方志的记载按图索骥,虽然历经岁月的沧桑,但在西平县城东南5公里的仙女池依然存在。据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西平县志》描述,旧时的仙女池“面积九百四十亩,形成‘之’字,地势洼下。”康熙九年(1670年)的《西平县志》图志,标明了仙女池和董永墓的地理位置。在民国的行政区划中,仙女铺所在的保就叫仙侣保。虽然仙女池历经沧桑变迁,不见了旧时的模样,但基本轮廓如今依然可辨。仙女池是当年董永遇仙的地方,池南离儿坡是仙女升天前教儿的地方。在仙女池南500是仙女铺村。村西不远的地方有仙女庙一座。主要建筑包括正殿、廊坊、影壁、山门、石碑、仙女神像等,规模可观,年年香火不绝。往东50处是仙女铺,旧时台高2,占地1.2亩。仙女铺东有董永墓,村东北有磕鞋冢,再往东2.5公里柳堰河上有座痛哭桥,传为夫妻、母子离别痛哭之处。上蔡境内往东南依次是齐哭店、没娘寺、望娘湖,都留下了一串串与董永和七仙女故事相关的历史掌故。

千百年来,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在西平这块土地上流传,深深影响到这里的民风民俗。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仙女铺一带,年年有七月节庙会,青年男女到庙会上香许愿,盛况空前。西平的大铜器曲牌《七仙女》,就表现了董永与七仙女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当地老百姓办丧事经过仙女庙不得停止,以示尊敬。

由于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影响深远,与故事相关的仙女池畔的梳妆台旧时被列为西平的八景之一。台在仙女池岸西南,据传高丈余,阔三十二步,被冠名为“妆台野云”,留下了许多官宦士子,文人墨客的题咏词章。如清代西平县令沈棻游梳妆台时写道:“赠佩天边杳,支机石上分。荒台衔晚照,满眼散秋云。涧蝶销红粉,山花掩翠裙。孝思如可问,吾意一逢君。”明朝官至兵部左侍郎、都察院右都御史的西平籍人士王诰则题诗道:“荒台岑嵂拂云蒙,倒影仙池半插空。妆镜凝辉虚夜月,机丝曳练易秋风。真栖洛浦成尘度,孝感天台有路通。流水行云余几许,杳然人世隔玄宫。”

如今,当地政府出台全面抢救、修复、重建仙女池一系列文物古迹的规划,将其作为一个文化产业项目强力开发。计划在未来5年内,投资3000万元,恢复仙女池原貌,修复梳妆台、仙女铺、仙女庙,修葺董永墓、磕鞋冢等地面文物,建设充分展示农耕时代生活风貌的民俗文化村。

20072月,该传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徐佳瑞 辑自市政协文史委《天中记忆·文化卷》)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