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市委三届十次全会精神系列评论之四
把开放作为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报评论员
市委三届十次全会提出,要推进开放发展,拓展战略新空间,把开放作为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力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拓宽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环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以扩大开放转换动力、促进创新、推动改革、加快发展。
2015年,我市完成进出口4.33亿美元,增长8.1%,对外开放进入历史最好时期。与此同时,我们对外开放的水平总体上还不够高,用好市内市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还不够强。要想在下一步发展中乘势而上、弯道超车,开放带动应当是我市第一位的战略,必须坚持以扩大开放“一举求多效”,积极融入国家和省对外开放战略,提升开放的层次和水平,拓展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
走好开放发展之路,要积极融入国家和省对外开放战略。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东联西进,走出去、引进来,推进同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利共赢、务实合作。借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完善区域现代交通网络,提升驻马店公共保税中心封关运营能力,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推进交通、信息通信、口岸开放平台互联互通,大力发展与其相配套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走好开放发展之路,要抢抓机遇承接产业转移。创新招商理念,推进政策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单个项目招商为主体向以功能区块整体招商为主体转变。突出招商重点,围绕龙头企业、主导产业开展精准招商。改进招商方式,通过以商招商、代理招商、集群招商,推动集群式引进、产业链接式转移。完善招商平台,持续提升“中国农加工洽谈会”品牌影响力,全方位、多领域扩大开放。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的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招商环境。
走好开放发展之路,要多元融资强化基础支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要求,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专业管理”的原则,探索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投资管理市场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新机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向基础设施领域,全面提升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网络化、现代化水平,打造适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协调、高效安全的基础设施支撑保障体系。
走好开放发展之路,要综合施治优化招商环境。促进投资便利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促进贸易便利化,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全面实施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模式建设。促进监管便利化,对外商投资项目实行核准备案法制化、责任监管清单化管理,加强招商引资信息受理和处理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建立信息共享服务体系,打通“关、税、汇、检、商、物、融”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政府管理部门之间信息互换、监督互认、执法互助。
此外,还要持续推进开放招商,把开放招商作为扩大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抓手,作为稳增长、保态势的有效途径,以“中国农加工洽谈会”为载体平台,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注重把自身优势与市场需求对接起来、与承接产业转移的需求结合起来,转变招商理念,拓宽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环境,更加突出专业化集群式招商、务实招商,不断提升招商实效,借助外力解决好发展难题。
对于驻马店这样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地区而言,开放的空间决定着发展空间、开放的水平决定着发展水平、开放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程度。驻马店正处在承接产业转移的黄金机遇期,进一步提高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的自觉性,张开双臂欢迎世界、拥抱世界,大踏步走向世界、融入世界,我们就能把对外开放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开拓开放带动、加快崛起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