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庙乡整治人居环境造福乡村百姓
本报讯 (记者 丁 振 通讯员 陈富立)路沟边机声隆隆,道路旁人声鼎沸,集镇村庄环境卫生整治热火朝天。家家讲卫生、户户保洁净,一场治理人居环境百日会战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这是笔者近日在西平县芦庙乡看到的一番景象。
整治道路环境。针对境内县、乡、村道路车辆相遇躲车困难的现状,芦庙乡组织群众进行路肩培护,确保道路畅通。该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实行乡班子成员包村包路段责任制,下设办公室,抽调20名得力人员,组成技术组、督查组和后勤组等部门。同时,组织人员每天检查督导路肩培护工作,采取每日通报、轮流评比等方式,对成绩突出的村实行以奖代补,对组织不力、效果不明显的村追究责任。此外,该乡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工作,加强廊道建设。截至目前,该乡已全部完成廊道建设任务,共种植樱花树、木棉花树、红叶石楠观景树50000多株,累计投入资金40多万元。
规范集市管理。按照上级建设“美丽乡镇”的要求,该乡对芦庙街区进行了重新规划,投入资金100多万元,新建游园2处,新建水冲式公厕1座,另外1座水冲式公厕和垃圾中转站正在兴建;新购置洒水车1台、垃圾中转车1台;计划新建集贸市场1座,新植高标准观景树500多株。同时,对街区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做到日扫日清。
扮靓村容村貌。该乡要求村庄环境无“六乱”现象,即无柴草乱垛、无粪土乱堆、无垃圾乱倒、无污水乱流、无电线乱拉、无畜禽乱跑。垃圾收集处理实现“五有”,即有垃圾箱、垃圾池、垃圾填埋场、垃圾清运车、垃圾中转站。对村庄房前屋后进行美化,清除房屋周边杂物,拆除违章和废弃建筑物,并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建设绿地游园。对村庄道路两旁树木涂白,对两侧房屋整修、墙壁涂白、装饰壁画等。
健全长效机制。该乡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了农村人居环境卫生保洁长效工作机制,确保农村人居环境保洁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乡政府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管理机构,各村建立专职卫生保洁队伍。全乡12个行政村建立健全了卫生保洁长效工作机制,做到人员、工具设施、经费、制度“四落实”,确保机制正常运转。同时,建立垃圾处理运营机制,规范处理运营标准,制定管理办法。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管理制度和检查考核制度,切实做到责任明确、奖罚分明,确保全乡人居环境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实现“村庄美、田园美、生活美”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