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唐 翀)去年以来,开发区始终坚持把提升社会救助工作水平当做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困难群众保障标准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机制,实现社会救助服务窗口乡(办事处)全覆盖。
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城市低保标准由320元/月提高到380元/月,同比增长18.7%,全年发放城市低保资金76万元,月人均补差23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1800元/年提高到2600元/年,同比增长44.4%,全年发放农村低保金272.7万元,月人均补差115元。2015年,全区累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348.7万元。
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标准由2220元/年提高到2800元/年,集中供养五保标准由3200元/年提高到3800元/年,同比分别增长26.1%和18.7%,全年按时足额发放五保供养金57.2万元。
提高医疗救助水平。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政策,投入20.17万元资助五保、低保对象参加2015年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全年救助各类困难群体2713人次,支出救助金73.8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