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泉寺位于确山县城西北7.5公里乐山林场之中,旧名叫天宫,唐朝时改名资福禅寺,宋代又改为万寿禅院。据民国20年《确山县志》记载,城西有三泉,自南向北而分,名曰南泉、中泉和北泉。因此寺院位居北泉,故沿称北泉寺。该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泉寺始建于北齐年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寺院内的古建筑,由于历朝历代的不断修复和扩建,造型古朴,结构典雅,布局庞大,罗列严整,形成了一座悬山俯水、气势磅礴的古建筑群。据《家山记》一书记载,北泉寺周围曾有“兰洲”、“竹洞”、“柏径”、“松关”、“龙门”、“碧岩”、“玉花亭”、“时思馆”、“豹溪桥”和“仁智寮”等胜迹,寺内有九曲八卦池,池内泉水清澈见底、甘甜纯净,一年四季不涸。
寺院内古柏兀立,干枝蟠结,苍劲拖翠,冠盖如荫。两棵树围一丈多的“唐柏”,据说是唐朝尉迟恭手植,谓之“唐柏”,挺拔苍劲,树身斑驳,犹如两位鹤发童颜的道人,分别耸立在“八卦池”两边。分布在寺院内外的4棵白果树,相传植于隋朝,人们称之为“隋果”。最大的一棵干围7.15米,枝叶繁茂,遮天蔽日,树干内部起火,形成一个很大的空洞。在洞内摆八仙桌,4人对饮,互不相碍。
八卦池东边的三间偏殿,至今保存完好,它就是人们敬仰的颜鲁公祠。唐书载,德宗年间,淮西镇节度使李希烈据蔡州僭号。颜真卿以80多岁高龄前往招抚,横遭拘禁,而不失气节,被缢死于北泉寺内。祠内立有颜真卿的坐像,他生前亲书的“山中天”三个大字,镶嵌在祠堂门的横额上。颜鲁公祠是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汝宁知府潘于正和确山知县徐大来所建。
北泉寺这座千年古刹,据说在唐、宋时期最为鼎盛。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是北泉寺一年一度的古老庙会。庙会最隆重的仪式,是官方和民间共同祭祀颜真卿的活动,现已成为民间习俗。
(姚 晶 辑自市政协文史委《天中记忆·文化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