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道清
《清贫》是方志敏1935年在囚室里写的。他用敌人让他写“供词”的纸,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创作了这篇传世之作。今天结合“三严三实”教育重新读来,更加感到它是正气之歌,让人荡气回肠;它是精神高歌,让人清爽振奋!
学习方志敏,要坚定信仰不动摇。方志敏在文章开头开宗明义地写道:“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用之于革命事业。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这一段话深刻表明了方志敏坚定的理想信念。有了这一信念,他可以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他可以抛掉头颅,但决不动摇信仰。
首先,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是他信仰坚定的基础。我们向往幸福的生活,经济上的清贫和道德上的清贫都是不可取的,但道德操守胜于家财万贯。方志敏视党的事业重如山,时时把牢道德操守,坚守革命意志。其次,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一点一滴用之于革命事业是他信仰坚定的行动体现。革命伊始,生活极度困难,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是常有的事,但方志敏经手的款项在数百万元,从没有为己而动用一分。再次,舍己为公是他信仰坚定精神的光芒放射。现在,我们不再为生活担忧,一个走向世界的民族,以昂然的身姿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和方志敏时代相比是天翻地覆的变化!越是富足繁华,我们越要自尊自立、自信自强,做精神生活的富有者。让祖国永驻我心,让我心永属祖国。
学习方志敏,要面对困难不退却。方志敏参加工作十余年,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历炼成钢,成为解放中华民族的先锋。在长征途中,他带领的部队陷入敌人重围。被捕以后,他不顾南方夏天的炎热,不管自己咳嗽、咳血,脚带镣铐、身染重病,在艰苦的条件下,他饱含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写下了《清贫》和《可爱的中国》,成为我们克服困难、奋发图强的强大精神食粮,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向着困难前进。
他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主动放弃高官利禄的引诱,唾弃敌人许诺的丰盈充实的物质生活,去追求贫穷而广阔的精神空间。这种清贫思想促使其不坠青云之志,促使其浑身激荡着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崭新的时期。新常态下有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去克服和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必须勇于面对困难和问题,敢于克服和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以方志敏为榜样,困难面前不退却,泰山压顶腰不弯,积极为国分忧,努力为民解难,尽好党员干部职责,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
学习方志敏,要保持本色不变节。清贫和浊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志敏在被捕后,敌人从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摸到袜底,除了一块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连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他说:“为了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了党的事业成功,我毫不稀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简陋潮湿的茅棚;不稀罕舒适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窠似的住所。”他宁可清贫自乐,却不变节浊富,这是一种多么豪迈而伟大的气节。
《清贫》是我们思想的向导,他让我们接受了淡泊。胡锦涛同志在读过《清贫》后写道:“我们纪念和学习方志敏同志,就要像他那样,一身正气、清正廉洁,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革命气节。”不可否认,很多人向往幸福,却把金钱作为幸福的同义语,贪婪地追求而毫无节制,疯狂地热爱而厚颜无耻,扭曲金钱观而气节丧失,本色不保成为金钱的奴隶。
目前,“三严三实”教育正在深入开展,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对照方志敏的《清贫》,我们必须树立崇高境界,修身律己、明规守纪、谨慎用权,坚定信仰不动摇,面对困难不退却,保质本色不变节,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