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5年12月14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感于“作官即不许发财”

发布时间:2015-12-14 07:47:56  

        

在扶沟县吉鸿昌将军纪念馆的展厅内,有一个吉鸿昌将军使用过的瓷碗,上面烧制有“作官即不许发财”七个字。据工作人员介绍:吉鸿昌的父亲吉筠亭是一个豪侠之士,对其一生影响巨大。19205月,吉筠亭身患重病,吉鸿昌来到病榻前,握着父亲的手说:“爹,您有啥话尽管说,孩儿一定铭记照办。”吉筠亭语重心长:“你正直勇敢,为父放心,不过我有一句话要向你说明,当官要清白廉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作官即不许发财。你只要做到这一点,为父死而瞑目。不然,我在九泉之下也难安眠啊!

父亲病逝后,吉鸿昌把“作官即不许发财”七个字写在细瓷碗上,自费交给陶瓷厂仿照烧制。瓷碗烧好后,他用卡车拉到部队,集合全营官兵,举行了庄严的发放仪式。他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我绝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作官不为发财,要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弟兄监督我。我若有违背老子遗言之日,干了坑害老百姓的事,就请你们用枪子儿崩了我。”

“作官即不许发财”,这是当年爱国将领吉鸿昌警示自己和部属的“碗铭”。细细想来,“做官”与“发财”历来是水火不相容的,自古以来就是两条道上跑的车。“无病不怕瘦,当官莫嫌贫。”是中国吏治文化的一个核心要求,南宋吕本中在《官箴》一书写道:“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清乾隆皇帝曾经手书“清、慎、勤”三字刻石宣传,并赐内外诸臣,训示百官。古往今来,为官者“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清人张聪贤《官箴》曰:“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生明,廉生威。”

做官不能发财,在毛泽东时代就有警示,如果既做官又发财必然产生腐败恶性循环,人人都想当官,造成跑官卖官愈演愈烈的局面,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成了空话,人民公仆就成了反面人物,既然选择做官就要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好务,同时更会赢来百姓的掌声和拥护。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告诫各级领导干部:“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去当干部。”“如果觉得当干部不合算,可以辞职去经商搞实业,但千万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要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始终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确保‘大道’不偏离,‘小节’不丧失。”

当然,提倡这种“清贫”精神,并不是要求我们的共产党人都去做“苦行僧”,“两袖清风”未见得就一定要穷困潦倒,而是要求不贪腐、不受贿,不非法牟取私利,做到“君子谋财,取之有道”。所以,这种“清贫洁白的生活”,这种“不许发财”的从政准则,本质上是一种戒奢从俭的作风、一种清正廉洁的品质、一种净化灵魂的力量、一种勤政为民的境界,是一种宁愿清贫、永不贪赃,为官一日、清廉终生的自律和追求。

当前,反腐败斗争日益深入,随着形势的发展,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重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正确对待人民赋予自己的权力。倍加珍惜党和人民的信任,倍加珍惜自己的政治前途,倍加珍惜家庭的幸福,切实做到慎用权、戒贪欲、重责任、守纪律。面对各种诱惑,横不攀、竖不比、眼不红、手不伸,绝不学笼中的小鸟,为了几粒米而失去整个天空。

为官者,应当牢记:“清贫,革命者的本色。”“清贫洁白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正是今天我们重温吉鸿昌将军的“碗铭”而作出的明智选择。③3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