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连着作风,家事连着国事。新蔡籍、郑州警备区干部马昕身体力行,用部队好作风培育好家风,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在今年全国妇联举行的全国“最美家庭”揭晓仪式上,马昕一家成为一百户全国“最美家庭”之一——
马昕:军中孝子带出全国“最美家庭”
记者 胡殿文 通讯员 马 涛 宋超喜
42岁的马昕是军中骄子,23年军旅生涯中1次荣立二等功,6次荣立三等功,33次受到军级以上表彰;他更是家庭孝子,借部队好作风和带兵经验管家,将拥有35口人、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带成了全国“最美家庭”。郑州警备区政治部干部马昕的事迹耳熟能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和谐家庭”的模范样本。
把爹娘接到省城
望着专门腾出的一个房间,抚摸温馨的壁纸,感受冷暖空调,父母眼睛有些湿润:“昕儿真的很孝顺!”
2008年6月,马昕调入郑州警备区工作后,将父母从农村老家接到郑州,让老人安享晚年。他和妻子特意添置了实木大床和崭新的被褥,还在床对面墙壁上挂了一台新买的高清电视。
1973年7月,马昕出生在河南省新蔡县一个偏远农村,从小跟父母学习为人处世,养成了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的好品格。1992年12月,19岁的马昕入伍到离家万里的新疆莎车服役,成了一名边防军人。
入伍后第一个月35元津贴,马昕全部寄给了父母。军校毕业后,每月工资都是给父母寄去多半。他还一直惦记着村上那些有难处的乡亲,逢年过节都要多寄一些钱,让父母给孤寡老人买些礼物。偶尔在电话上听说哪位亲邻遇上大的难处,他常常会帮上一把……据不完全统计,马昕入伍以来攒下的汇款单存根有130多张,无偿援助亲邻23万多元。
23年军旅生涯中,马昕1次荣立二等功,6次荣立三等功,33次受到军级以上表彰,他是名副其实的军中骄子;他用部队好作风和带兵经验建家管家,将四世同堂、拥有35口人的大家庭带成了全国“最美家庭”,他是名不虚传的孝子。
父母进了省城以后,马昕加班忙完工作之余,总是挤出时间陪父母逛街、旅游、聊天,不让父母感到高楼大厦内的孤独。他每两个月都带父母体检一次,母亲杨秀坤患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左眼失明等多种疾病,每天服用10多种药。马昕特意从药房买来几十个小药袋,将10天要服的药一一分装好,在每个袋子上标明早、中、晚,画上“1、2、3”分别代替,让识字不多的母亲按数字识别,一目了然,放心服用。
一家人拧成一股绳
马昕兄弟姐妹6人,他在家中排行老五。相继成家分门立户后,不管哪个小家庭遇到大事,总愿意请他拿主意。
在马昕看来,帮兄弟姐妹们过上好日子,才能让父母真正放心安度晚年。经他帮助引导,兄弟姐妹相继在郑州打工、开店,日子过得很是红火。
看到兄弟姐妹都在郑州发展,2009年初,马昕又动了一个念头:大家住到一个社区,离父母近些,遇到大事小情还方便相互照应。他们或买或租,都搬到马昕所在的交通路社区,早已分门立户的6个子女,又一次像石榴籽般聚拢在父母身边。
30多口人在一起如何相处?马昕借鉴部队管理模式,分工协作,家庭管理和建设人人有职责:他本人负责大家庭重大事务决策,以及老人看病买药、下一代思想教育、成长激励和婚恋指导;二姐马艳负责后勤保障、料理日常事务、调解成员之间出现的矛盾纠纷;大外甥杨威、大外甥女杨洁作为大家庭的创业先锋,支撑大家庭公共经济开支;侄子马涛、外甥女陈凌负责家庭会议的召集和会务保障,监督已定计划的实施,处理大家庭日常事务。
他们还制定家规家约,遇有重大问题全体成员一起协商,形成方案后分头落实。大家庭每月开一次民主生活会,春节召开年度总结大会,每个家庭成员在会上报告一年来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宣读下一年度的年计划和月计划,以便相互监督、共同提高。家庭成员过生日,大家主动祝贺,表达亲情,总结得失。
一家人拧成一股绳,人人奋勇争先。马昕二姐的儿子杨威、哥哥的儿子马涛,中学时不爱学习,时常逃课、泡网吧,一度让父母伤透脑筋。马昕先后动员杨威和马涛参军,经过部队大熔炉的淬火加钢,他俩都有了脱胎换骨的转变。
家庭基金管大用
逢年过节,大人们有奖励,孩子们有压岁钱。这些钱花了也就花了,攒起来就能管大用。从2009年上半年开始,经马昕倡议,大家庭设立“和谐家庭爱心基金”,鼓励大家将零花钱存入基金账户,自觉自愿,多少不限,定期公布每个家庭成员捐款次数和总量,让捐款多的人感到脸上有光。
6个小家庭各派一名代表组成管委会,管理爱心基金。如果有人提出使用方案,经管委会认真讨论,有三分之二同意,方可动用。
大家庭不定期举行乒乓球、羽毛球、踢毽子、象棋、围棋等简单易行的比赛,优胜者受奖励。每年6月进行半年总结,12月进行年终总结,及时奖励考试成绩突出的学生和工作业绩优秀的青年。
爱心基金积攒到一定数额后,马昕建议拿出一部分,组织6个小家庭全体出动,陪两位老人外出旅游。如有家庭遇到重大变故或创业发展需要,也可申请使用爱心基金。马昕大姐的女儿杨洁,是第三代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婚后与爱人赵明阳一起自主创业,手头启动资金短缺,便申请暂借爱心基金。全家人讨论认为,他们所选项目可行,同意借用基金,并约定归还日期,这笔资金解了杨洁夫妇的燃眉之急。经过近两年打拼,他们自购运输车辆,还提前还了借款。2013年春节前夕,刚刚28岁的杨洁在郑州黄金地段购买了一套
“光荣之家”好榜样
家和万事兴。6个小家庭日子越过越红火,大家庭的新生代也在各行各业中取得了骄人业绩。
外甥杨威、侄子马涛入伍第一年获评优秀士兵,第二年当上了班长并光荣入党。杨威退伍后到深圳创业有成,22岁就在郑州市给父母买了一套15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还有能力保障大家庭公共开支。仍在部队服役的马涛,荣立1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和嘉奖。
军人家庭作为“光荣之家”,弘扬时代新风更应走在全社会前列。马昕一直这样认为,他获聘郑州市“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后,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深入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和大、中、小学做宣讲辅导,听众累计达2万人次。他还多次利用暑假,组织大、中学生参加“自我挑战杯”
马昕本人先后被评为郑州市“十大孝星”“十佳家长”,以17.86万张高票当选河南省首届“十大中原忠孝人物”。母亲杨秀坤被评为郑州市“十佳母亲”,二姐马艳被评为郑州市“好媳妇”。这个大家庭还被郑州市表彰为“和谐家庭”“最美家庭标兵户”,被河南省表彰为“最美家庭”“和睦家庭示范户”“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被全国妇联授予“第九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