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5年11月03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确山地名由来

发布时间:2015-11-03 07:40:59  

 

 

         吴海涛

确山县历史非常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确山”这个名字,是宋大中祥符五年(即1012年)出现的,原因为何?在此之前,先给大家普及一下确山的政区沿革。

确山居淮河上游,东临黄淮平原,西为桐柏山、伏牛山的连接地带,很早就有远古先民在浅山和平原地带生息繁衍。西周时,县境北部地属道国,东南一隅地属江国。春秋属楚,秦属颍川郡。西汉为朗陵县,属汝南郡。后在县西北境建安昌侯国,东汉时安昌入朗陵。东魏改朗陵为安昌,属初安郡。隋初,迁县治于盘龙山下,改称“朗山县”,至今盘龙街道办事处,属汝南郡。唐初属北朗州,贞观元年属蔡州。北宋,改“朗山县”为“确山县”,至此,“确山”二字就确立了下来。

到底为什么要改“朗山”为“确山”呢?这件事说起来,还跟我们大名鼎鼎的财神爷赵玄朗有关。北宋大中祥符五年,宋真宗梦到玉皇命赵氏祖先授予他天书,这位赵氏祖先名曰“九天司命保生天尊赵玄朗”,当年闰十月,真宗就追尊赵玄朗为“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庙号圣祖,由此开始,玄、朗二字避讳,如孔子封号“玄圣文宣王”改作“至圣文宣王”,大将杨延朗改名杨延昭。所以,我们的朗山县也要因为避讳而改名。

改成什么名字呢?据历史记载,朗山县城东南六里有一座確山,山上“有泉入窦,声若搉(què)米”(大意为山上泉水流入孔穴之中,发出像捣米的声音,在古代汉语中“搉”字通“確”,都有敲击的意思),所以就改名为“確山县”,如今写成简体字,就是“确山”了,繁体的“確山”,仍然在小范围内使用,留心的朋友可以在周围仔细寻找一下。

确山县名和山真是有不解之缘,“县西北四十里有朗山”。“朗山县”的由来说不定与“朗山”颇有渊源,而“朗山”也曾因为避讳“赵玄朗”而改名,它就是如今的全县最高山——乐山。

nt� qiy� ��� 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年接受驻马店市体委下属少年业余体校的聘请,担任回族武术、摔跤学习班教练员,义务将拳术教授于学员,首次在驻马店打破了回族拳术不传其他民族学员的旧习,将家传拳术技法教授体校学员和习武群众,将拳术中的摔法技能融合于摔跤技法教授学员,为推广驻马店市群众性武术运动的开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974年,经报驻马店市体校批准,在武术队中按照队员自身特点,以家传拳术套路和国家规定五项全能套路分组训练。经过考核,根据学员特长组织30人的五项全能套路班、50人的拳术套路提高班(套路班和提高班均为体校常年训练班)及(每期3个月、每年2期)300人的基本功以及套路普及班的武术队员。经常组织套路班和提高班的队员,到企事业单位、敬老院进行表演慰问,参加学校体育活动,既提高队员的学习兴趣和临场经验,又最大程度的推广和宣传,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陈金鹰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向河南省武术代表队输送集训学员 3名、正式学员1名,向河南省体工大队输送学员1名;另有2名学员以武术特长生考入师范类中专学院,3名学员考入体育院校深造。

2009年,查拳被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姚 辑自市政协文史委《天中记忆·文化卷》)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