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殿文 刘 阳 通讯员 孔建红
承载几千年厚重历史沃土的平舆,是造车鼻祖奚仲、周文王之母太任、东汉名臣陈蕃和三国名士许劭、许靖的故里;这里是“中原最具投资价值县”、“河南省园林城”、“国家卫生县城”。
2014年初,“全国文明县城”到届,平舆县紧锣密鼓又开始着手“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创建。今年2月28日,经过全县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这一殊荣最终花落平舆。平舆成为河南省9个获此殊荣的县(市)之一,也是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
时下,文明新风溢满城,文明律动沁人心脾,文明花开绽芳华,平舆人朝着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目标铿锵前行。
今年10月13日,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平舆县32年抚养婆家7位亲人的“嫂娘”赵小参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实现驻马店市“全国道德模范”零的突破。
赵小参,是驻马店全市人民的骄傲,更是平舆县致力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的一个缩影。
弘扬传统美德 凝聚发展共识
平舆,夏、商时期为挚国,为古诸侯国之一,
平舆文化底蕴丰厚,历史名人辈出,东汉名臣陈蕃、月旦人物许靖和许劭及清末捻军首领陈大喜均生于斯。千百年来,平舆人民勤劳智慧,传承道德,崇尚文明,宽容慈爱,谦恭礼让,备受世人称赞。
历史创造了文明,现实呼唤着文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把道德的源头打造成文明的高地,把文明的高地打造成幸福的家园,成为新一届平舆县委、县政府的战略抉择。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就是要不断改善城市形象,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创业环境、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着力打造亮丽的城市名片,并以创建为契机,推介平舆、宣传平舆、提升平舆,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从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吸引和集聚一切有利于发展的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为平舆加快经济社会新一轮快速发展、实现在“一带一路”、中原崛起战略大背景下的加快崛起、走在前列,搭建广阔的平台。
2014年3月,平舆县委副书记、县长、县文明委主任张怀德在文明委成员单位研究创建工作时说:“全县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深刻理解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的重要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立足新的起点,以新的姿态,不断推动‘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2014年4月,平舆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指挥部,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在创建过程中,平舆县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创建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及时解决创建工作的困难和问题,并把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拨付。各部门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明确专人负责,形成了统一指挥、上下贯通、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创建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
平舆县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制订下发了《实施方案》、《责任分工一览表》等文件,把创建的各项工作任务进行量化分解,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加强了创建工作督导,县督查局、县文明办定期不定期对创建工作展开督察;聘请老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为创建督查员,行使监督检查职权;建立了文明创建督察评比奖惩制度,定期召开奖惩会议,确保创建工作稳步进行。
“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平舆加快崛起的内在要求;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是进一步改善民生、增强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的现实需要;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是转变工作作风、增强干部队伍战斗力和执行力的有力抓手。”平舆县县长张怀德坚定的地说,“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这些已成为全县人民的共识。”
坚持产城融合 夯实创建基础
2004年,平舆县在我省率先创建产业集聚区。
当年,平舆县在一次招商引资中与立邦漆达成了合作意向,结果竟因为没有高管愿意来平舆工作致使合作意向流产。不言而喻,人家嫌弃平舆穷和土。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城市和产业共生、共利。
平舆县决策层前瞻性地提出“产城融合”目标,即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集聚城市发展的要素,实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可持续的发展,实现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
产城规划先行,实现产城互动。平舆县既科学布局了产业,又确立了城市发展的方向,城市与产业同步规划和定位,发挥市场之手和政府之手的叠加作用,加快人口资源、产业资源、空间资源的平衡配置,强化生产、生活、生态的良性互动,实现人、产、城的融合。
产业集聚,集聚产业,集聚发展。平舆县“无中生有”,创造了招商引资的比较优势,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客商,实现了从“一凤难求”到“凤自来栖”再到“群凤抢巢”的“三部曲”,走出一条传统农区加快发展的新路子,创造了被经济专家称道的“平舆现象”、“平舆速度”、“平舆经验”和“平舆模式”。城区面积由当年的7平方公里增至现在的24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当年的7万多人增至现在的24万多人。
平舆县产业集聚区被评为“河南省最具产业竞争力集聚区”,平舆县先后获得“中原最具投资价值县”、“河南省园林城市”、“河南省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等殊荣。
平舆县决策层清醒地认识到,产城融合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经过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不懈努力才能实现。
张怀德坦陈:“前几年,平舆县的城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被工业化推着‘走’的。今天一定要转变过来,以城镇化引领产业发展方向。要把‘产业转型’与‘城市转型’结合起来。只有一个高质量的载体,才能引来高端产业。”
2010年,平舆县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2011~2030年)修编,以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经济发达的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发展方向以西进南拓为主,同时兼向其他方向拓展,逐步形成以居住、商贸、产业等融合协调发展和功能齐备的中心城区。力争到2020年,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在50%以上,县城建成区面积接近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35万人,成为引领驻马店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县城总体规划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整体城市布局结构为“一城十片区、中心集聚、六轴三廊、生态渗透”的空间格局。
2011年,平舆县做好产业集聚区专项规划,规划面积13.17平方公里,2012年通过省政府批准,分为东、西两个园区,东区为皮革产业园,面积1.33平方公里;西区为皮具和电子信息产业园,面积11.84平方公里。
2012年7月,平舆县做好商务中心区规划,规划面积2.23平方公里,主导产业包括商务办公、金融服务、现代商贸、商务游憩四大类,2013年6月通过评审,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初步成果,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
平舆,因势造城、以城聚势,聚人气、聚商气。
平舆县打造以历史名人为主题和彰显时代元素的奚仲公园、太任公园、月旦评公园、陈蕃公园等8个文化公园,这8个公园体现了时代特色,紧贴百姓生活,既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又显现以人为本、为民惠民、务实发展、开拓创新的时代主旋律。
2014年初,总投资12亿元的大型商旅文综合体项目“上河城”风情园落户平舆,项目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运营,创造了令人赞叹的“平舆速度”。今天,当你走进上河城时就会发现,围绕小清河生态河岸公园的地理地貌,上河城将平舆本土文化、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融入项目建设中,依托清河坊、民国风情广场、儿童乐园等七大主题街区,形成餐饮、住宿、旅游、休闲、人文、养生“一站式”的景观文化公园,实现了浓厚地域文化与鲜明特色主题的完美结合,从而吸引了广大投资者的目光。
张怀德说,去年以来,平舆县又投资8亿多元新修改造了大广高速引线、清河大道南段、南环、西环、解放街以及丰收路、东皇大道西段等道路,进一步拉大了城市框架。
公园、游园、绿地风景如画,城在园中,园在城中。
建一栋楼是百年基业,造一座城则是千秋伟业。城市建设,重在管理。平舆县整合爱卫办、市场发展局、住建局、城管局、园林局、环卫局等各部门执法力量,组建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精细管理,提升形象。
短短几年时间,平舆县成为一座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对接的亮丽新城,城市街道变宽了,城市变绿了,城市变美了,城市秩序变好了,城市现代气息更浓,城市环境更宜居。
平舆县的产城融合,不仅使平舆县成为八方宾客投资的热土,成为优质精品、国际品牌的集聚地,成为引领中原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地标,而且为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10月12日至13日,全市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又一次迎来集中“检阅”,平舆县商务中心区在全市排名第一。
抓好文化培育 铸就城市精神
今年5月15日晚,新编豫剧《陈蕃》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拉开帷幕。
《陈蕃》是根据平舆籍东汉廉吏陈蕃生平事迹创作的一部大型古装廉政豫剧。戏中唱道:“贪官污吏不惩办,平头百姓活命难,不能为民鸣屈冤,我还当的什么官,陈蕃宁舍一身剐,执行国法惩巨贪……”该剧着力表现了陈蕃爱民、亲民、为民的情怀,讴歌了他“勇于担当、不畏权贵、冒死进谏、舍生取义”的崇高精神,深刻地揭示了腐败将导致政息人亡的历史规律。
2014年9月,该剧参加第十三届河南省戏剧大赛获河南文华大奖,同时还收获了文华剧作奖、文华导演奖和文华舞台美术奖等10多个奖项。2015年1月,在河南省“清风中原廉洁双节”廉政巡演活动中,《陈蕃》荣幸入选,先后应邀到全省各地演出,受到各界观众热烈欢迎。该剧自搬上舞台以来,先后演出了数百场,观众达数十万人。
《陈蕃》赴京演出,对宣传平舆鲜明独特的历史文化将会发挥积极作用,对于宣传驻马店、河南文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平舆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新科说:“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个缺少文化魅力的城市不是一个完美的城市。”
聚人气、聚商气,最主要的还是软环境、软实力。
在不断抢救和发掘过程中,平舆县初步形成了四大历史文化板块,即以自强不息、奋进不止、创新不已为主题的奚仲造车车舆文化,以优生优育、道德传家为主题的太任教子胎教文化,以刚正不阿、不畏权贵为主题的陈蕃立志廉政文化,以点评天下、荐贤举能为主题的“二许”举士议政文化。在四大历史文化板块基础上,平舆县创新了发展文化与和谐文化两大现代文化板块。这些构成了平舆这个“中国车舆文化之乡”和“全国文明县城”的文化经络和血脉,也使平舆县在日新月异的发展浪潮中散发出清新绵远的韵味。
在平舆县文化艺术中心,你会由衷赞叹平舆人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的大手笔:总投资1.3亿元,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
随着一大批文化体育馆舍、活动中心、广场公园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市居民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精彩纷呈;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扎实有效推进,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指数。
文化的不断繁荣,凝聚了平舆人的精气神。“敢想敢干、实干干实”成为平舆人的共同心声,“敢想善谋、敢成大事、敢闯新路、敢破难题、敢于担当,肯干、会干、快干、巧干、大干”成为平舆人的真实写照,同时打造了“自强不息、奋进不止、创新不已”的平舆城市精神。
强化道德引领 播撒文明种子
“嫂娘”——32年来,平舆县万金店镇王寨村62岁村妇赵小参,无怨无悔地抚养婆家的三个婆弟、两个婆妹及两个侄子,在自己身患癌症的情况下,仍然肩负家庭重任。赵小参荣登“中国好人榜”和入选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
托举style!手臂气垫!中国托举——2013年6月,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及美国CNN、英国BBC等20家国外知名媒体报道了8位“快递哥”的“中国托举”:他们举起了浙江宁海一个小女孩的生命,也举起了当代13亿中国人的道德风范,举起了5000年文明积淀而成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其中一位是平舆县射桥镇姚庄村人姚腾飞。2013年11月,姚腾飞荣登“中国好人榜”。
平舆县荣登“中国好人榜”的还有毅然放弃县城优越条件乐守乡村的女教师柳小娟、无情大火中挺身而出挽救他人生命的付金刚、用时3年帮助语障流浪汉回家团圆的冯超伟。“孝心少年”马永恩、赡养孤寡老人的法警陈凤伟入围“中国好人榜”。一个县如此多人荣登和入围“中国好人榜”,在我市、我省甚至全国也不多见。
好人是你我身边的感动,是时代精神的标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践行者,他们就像一颗颗文明的种子,播撒爱心,传递文明,引领社会风尚,为平舆县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大而持续的道德支撑。
王新科形象地说,平舆不是平常“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集聚一座城市的“形”和“神”,我们集聚的是物质上的“玉”和精神上的“玉”,两者珠联璧合、形神兼备,才能温润可人、神采飞扬。
文明创建工作的主体在人、根基在人、血脉在人。
平舆县围绕“提升城乡文明程度、提高市民文明素质”这一目标,紧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突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一载体,深化“中国梦”学习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平舆人”活动。以这一载体为平台,平舆县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以各类创建实践活动为主,可以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是目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
平舆县围绕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开展道德宣传、道德教育、道德实践。
加强道德宣传,规范道德认知。充分运用县电台、电视台、《舆乡风》和政府网站、微博、微信、手机报等媒体,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宣传。通过刊播公益广告,印发各类宣传资料,组织文艺演出、知识竞赛和图片展览等形式,引领社会新风尚。依托百姓大讲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到千家万户。
加强道德教育,培育道德风尚。以诚信教育为内容,以窗口行业、工商企业为重点,深入开展“文明市场”、“文明商户”、“诚信示范街”等创建活动。建好用好平舆“百姓好人榜”,加强商务、政务诚信建设,努力营造诚信为本的社会风尚。开展道德讲堂活动,2012年以来,共举办道德讲堂576场次,直接受教育人数达10万人次。
加强道德实践,提高道德素养。大力开展道德模范评选,“五好文明家庭”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等典型评选和“十佳文明市民”、“十佳文明农民”等“十佳文明”系列评选活动。2013年,平舆县评选第一届道德模范姚腾飞、柳小娟、付金刚、朱留勇、刘凯歌、张东明、王予北、陈凤伟;2014年,平舆县评选第二届道德模范郭小多、赵小参、张付田、陶红莉、马献梅、田献忠、刘素琴、唐国运、梁亮、马永恩……开展道德模范“五进”活动,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传递社会正能量,使群众在参与中受教育。
在平舆县,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面带微笑,身穿红马甲,走进校门,给困难学生送去关怀;走进敬老院,为孤寡老人带去温暖;走进大街小巷,开展文明宣传活动……他们自觉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成为平舆精神文明建设一个响亮的品牌。他们就是平舆义工。而平舆义工协会的创建者就是平舆县第一届道德模范、古槐街道办事处小刘居委会个体工商户刘凯歌。
今年9月份,为了学习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的主旋律,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爱党爱国热情,平舆县在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办了“文明相约·唱响核心价值观”歌咏比赛,51个县直单位(机关)、19个乡镇(街道)、19所学校(中小学),约6000人参加了比赛。
王新科表示,要把“文明相约·唱响核心价值观”歌咏比赛继续办好,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歌》唱进单位、唱进社区、唱进学校、唱进全县的每一个家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歌》在全县广为传唱。
行动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典型引领文明的种子,在肥沃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平舆,“崇德向善,奋发向上”深入人心,“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沁人心脾,“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蔚然成风。“文明窗口”、“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科室”、“文明班组”、“青年文明号”、“巾帼示范岗”等创建活动方兴未艾。“文明单位与联系村结对联建”、“乡风文明示范点”建设如火如荼,以城带乡,建设美丽乡村。
借风乘势满眼春,风疾正是扬帆时。
平舆县将突出核心价值导向,做深做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做实民生工程;突出环境整治,做美做靓城市面貌;突出以城带乡,建设美丽乡村;突出文化引领,做活做旺群众文化;突出模范引领,打造好人之城;突出志愿服务,争做文明使者,朝着“富强平舆、文明平舆、平安平舆、美丽平舆”的目标踏实前行,力争2017年成功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