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殿文
今年1月初,佛山、上海、哈尔滨,3天,3座伤城。爆炸、踩踏、大火,3起事故,59条生命。城,越来越大。人,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复杂。隐患,越来越让人忧心。
人们不禁要问,我的城市,怎么给我安全感?
警钟在嘶鸣,教训在耳畔,言犹在耳。
天津港“8·
隐患是事故的前奏。要遏制事故,关键在消灭隐患,而消灭隐患需要多方动手,最重要的是加强监管。隐患的危险,我们日常说的并不少,但是在很多人内心深处,仍然不把隐患当回事,以为只要“隐”着,就不足为“患”。还有人只把隐患当作“万一”的“可能性”,犯不着为小概率费大力气。可痛定思痛,哪一次安全事故不是自隐藏着的漏洞而来?哪一次生命的代价、财产的损失不是由背后的麻痹大意、视若无睹累积而成?哪一次的“突发”和“意外”不是放过隐患、玩忽职守后的“不意外”发生?
教训告诉我们,灾难从来不是“纸老虎”、“稻草人”,必须时刻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宁可牺牲一些生产效率和经济利益,也要落实严格的尺度和苛刻的标准。“事故是安全工作最无情的验收员”,排查隐患不是例行公事,接受检查也不是走走过场,而是要消灭隐患于萌芽状态,乃至根除隐患产生的土壤。
应该说,对于公共安全,我们不缺法规和制度,缺的是严与实的精神、责任担当,缺的是严肃认真、无私无畏、敢抓敢管。制度不是稻草人,不是不出事故就不起作用。要视隐患如事故,强化监管措施,对隐患做到零容忍。对于隐患责任人,虽然不能“不教而诛”,但更不能只“教”不“诛”。失职追责,不能等到出了事故才追责,发现隐患,也要认真、严肃、强硬地兑现责任追究。
隐患责任必“诛”,追究责任必严,就是要剑悬头顶,让所有应担责之人对安全工作如履薄冰,对细小隐患如临大敌,发现安全问题立即整改,不彻底解决不罢休。身负监督职责的部门和个人,有这样一种负责任的精神、担责任的状态,我们才能有效防止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