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宋玉
近日,记者到汝南县第六小学对面的抗战老兵范文祥家门口时,看到老人在和邻居说话。
老人今年93岁,看上去精神矍铄,见到记者后热情地把记者领到屋里。
老人很谦虚,听记者说明了来意后,老人说:“17岁时,国民党在县城抓壮丁,我来不及和家人告别,就匆匆与同样被抓壮丁的相邻乡镇的村民远离家乡,编入了国民党阎锡山的部队,成了国民党47师3团3连的一名战士,后来逃到陕西省当雇工,每天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
接着,在记者的一再要求和启发下,老人说到了自己参加抗日的事情,他说:“我流浪到韩城,遇到了国民党16军94师282团的一个班长,班长问我愿不愿参军去打日本鬼子,于是我就再次参了军。”
参军后,他才知道是傅作义的部队,被分配到迫击炮连。因为他长得高,有一米八左右,班长就安排他扛着迫击炮和日本鬼子作战。
回忆起当年在战场上和日本鬼子浴血奋战的情景时,老人说:“那时,全国都在打仗,和日本鬼子打。在部队的日子很危险,但是我并不害怕,尤其是在攻打太原时,看到很多战友牺牲在我身边,那些都是刚才还活生生的战友啊,现在就惨死在自己身边,心里难过得很。我更恨日本鬼子了,一直扛着迫击炮冲锋陷阵,心想一定要多杀死鬼子,为战友们报仇,更要把敌人赶出中国。”
他第一次和日本鬼子开战是在洛阳。1944年5月,日军占领陕县,在灵宝岘山、石凹岭以及陕县五原村东的几座山头上设立据点,经常到山脚下的村庄抢劫掳掠。百姓整天提心吊胆、东躲西藏,有时来不及逃跑就被日本鬼子抓走,或受尽凌辱,或含冤惨死。
为了反击日寇、保卫家园,他所在的部队和一些村民自发组织的抗日自卫队共同抗击日本鬼子侵袭,双方在洛阳、灵宝反复战斗,扛着迫击炮的他不但是炮手,还是机枪手,在战场上都没有停下的时候。
说到最惨的战场情景时,老人的眼泪流了下来,他长叹了一口气说:“当时仗打得很惨烈,有一次,我们排的人只剩下我一个人没牺牲,但我仍趴在山坡上继续狙击日本鬼子。日本鬼子一次一次地冲上来,最后我打光了子弹,又把牺牲战友的枪弹捡过来继续打日本鬼子,最后这些子弹也打完了,实在没有办法了,我只好抱着机枪滚下山坡,万幸没有被鬼子抓住,算是捡回了一条命。”
说到这时,老人拉开衣袖告诉记者:“不过,我当时还是受了不少伤,现在胳膊和头上还有疤痕呢。”
老人还对记者说:“当时,我的右胳膊被子弹打穿了,治好后虽然没留下什么疤,但是这个胳膊比左胳膊粗了一些。”
解放北京、宁夏、三关口……老人说,他的部队后来投降了解放军,他跟着参加了不少解放战争。采访时,记者还发现老人的额头陷下去一块,形成了一个很明显的凹陷,老人说这是随解放大西北的部队奔赴新疆途中受的重伤。
在新疆养了几个月的伤后,不久他被调到部队炊事班当炊事员,从事一些较轻的工作。
在老人珍藏了60多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复员军人证书上,记者看到上面清楚地写着:“范文祥同志参加人民解放军,英勇奋斗,现全国胜利,特准予复员回籍,参加生产建设工作……”当时颁发证书的为总司令朱德。
除此之外,老人的儿子范秋生说父亲当年还获得了一枚奖章,不过后来那枚奖章在搬家途中丢失,只有复员证保存至今。
范秋生告诉记者,虽然年事已高,但是父亲却十分能干,身体也很健康,基本上没生过大病,有些小毛病吃点药就好了。
“他现在还能自己整理东西,闲都闲不住。”范秋生说。
最后,老人从所坐的椅子上激动地站起身说:“如果有哪个国家现在再来侵略和欺负我们,为了国家,我还会拿起枪去战斗!”
人物档案:范文祥,男,现年93岁,汝南县人,因为恨日本鬼子参加了国民党16军94师282团,被分配到迫击炮连,扛着迫击炮和日本鬼子作战。1944年5月,日军占领陕县,他所在的部队边和一些村民自发组织的抗日自卫队与日本鬼子在洛阳、灵宝两地展开反复战斗。在攻打太原时,全排只剩下他一个人仍在坚持战斗。投降共产党后,他参加了解放北京、宁夏、三关口等战役,并在他随解放大西北的部队奔赴新疆途中受重伤,后复员回到地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