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靓丽新城区
——我市“百日综合整治”工作综述
记者 苏建威 通讯员 年 华 石 磊
2005年9月,我市开始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简称“三城联创”。随着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2006年8月,增加“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三城联创”变为“四城联创”。鉴于目前我市创建形势的发展,今年又增加两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森林城)。根据
今年6月,我市中心城区“百日综合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在市“六城联创”指挥部的有力协调指挥下,经过驿城区、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和市直相关部门的不懈努力、攻坚克难、连续作战,在三个多月的时间内,对市中心城区市政设施、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进行了集中整治。通过整治,我市的城市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城区变化群众有目共睹,赢得了上级领导、参会客商和市民的一致好评。
加强领导,高效有力推动工作开展。开展“百日综合整治”工作,是市委、市政府为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抓住了城市发展的症结,顺应广大市民关切。市委、市政府领导坚持深入中心城区“一线调研、一线督导、一线推动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并形成制度。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入市人大、市政协提案议案。三区四个班子成员和区直单位领导全部参与到整治活动中,率先垂范落实分包路段制度,高效有力地推动了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广泛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6月以来,各责任单位共悬挂宣传条幅3600多条,刷写文化墙、宣传标语4860多条(面),发放门前三包告知书、明白纸5.2万多份,出动执法人员10000多人(次),出动执法宣传车1850多台(次)。新闻媒体开设专栏,及时报道“百日综合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表扬先进、曝光后进。6月以来,媒体共编发播报反映集中整治行动的各类新闻稿件1021篇(条),先后对178个单位和个人(次)进行表扬、曝光和批评。市“六城联创”指挥部办公室、三区和市直相关单位,共编发快报、信息简报共197期,为市中心城区“百日综合整治”工作开展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加大投入,市政设施进一步得到完善。市财政和三区拿出6000多万元用于市政设施维修改善。公用设施明显改善,城市功能不断得到提升。主次街道和城市出入口引导标志全部更新,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部分主次干道、街口得到拓宽升级,垃圾果皮箱设置密度加大,停车位数量明显增加,路灯照明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新增街头休闲绿地2.
严格执法,市容市貌得到有效治理。3个月来,共拆除违章建筑物、构筑物492处。清理占道经营、店外经营、马路市场、流动摊点15220个。清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178.6万吨。刷新背街小巷建筑物立面163.
全天保洁,环境卫生状况明显好转。 城乡接合部、城市出入口、道路沿线、城中村、旧城区、背街小巷的陈年垃圾得到清理,地坑式垃圾站全部取缔,乱泼乱倒、乱丢垃圾行为得到制止。小街小巷、社区公共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区11个街道办事处52个社区脏、乱、差的状况明显改观,初步实现了环境优美、管理有序的新型社区创建目标。取缔炭火烧烤摊点683处,露天夜市烧烤得到有效治理。路面保洁水平明显提高。保洁装备机械化、智能化进一步加强,保洁保障手段多元化,全天候卫生保洁得到保证,人居环境得到提高和改善。
集中治理,交通拥堵状况得到缓解和改善。大力整治市区交通秩序,解决交通拥挤和交通堵塞问题。加大市区巡逻纠章和交通疏导工作力度,全力组织疏堵保通。对重点交通违法行为保持高压严管态势。加大市区交通设施配置完善力度,在市区主干道新增更换交通护栏
强化督察,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三区和市直相关单位,学习借鉴外地城市环境卫生治理经验,探索出了网格化管理和社会化运营模式,常态化、长效化督导管理机制日趋成熟,精细化、科学化城市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明显,城市管理创新能力逐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