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9月5日电 (记者 牟 旭)9月5日,“中俄纪念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开幕。
研讨会由中国史学会与俄罗斯历史学会联合主办,是2015年中俄两国共同举办“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地区、俄罗斯、美国、日本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名专家学者齐集一堂。研讨会先后收到论文上百篇,最终遴选出参会论文64篇参会。
中国史学会张海鹏会长指出:“我们要明确这样一个基本:二次世界大战有两个爆发点,只有确立这个认识,我们才能看到中国战场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地位和中国人民对战胜法西斯、军国主义所做出的重大牺牲和为世界和平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只有从二次世界大战的世界性、全局性、复杂性的认识和分析中,才能清晰地看出中国抗日战争的地位和作用。”
美国著名抗日战争史专家麦金农指出:“厘清欧洲战区与中国战区是怎样密切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对两个战场所呈现的战略战术、军事行动、殃及平民程度、军事占领等方面的对比,来分析、评价中国战场的地位。”
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同情和帮助。就苏联援助而言,据不完全统计:从1937年9月至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共向中国提供飞机924架,坦克82辆、步枪5万支、子弹约1.8亿发、炮弹200万发以及其他军用物资。苏联对华贷款达2.5亿美元,来华苏联志愿人员约2000名,其中约200名志愿人员牺牲于中国战场。
在此次研讨会上,中苏关系成为又一热点话题,吉田丰子、郑炯儿、陈开科、穆欣、鹿锡俊、杨卫华、马斯洛夫、比沃瓦尔等学者,将从苏联空军援华志愿队、军事合作、战略关系等多个方面对该话题进行较为深入的讨论。
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周勇教授表示,今天,中外专家学者齐聚重庆,围绕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展开深入研讨,旨在正确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这是每一位有良知的历史学家、专家学者的共同使命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