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新义 文/图
梁忠贤老人和儿子梁华在一起,家里的大黄狗也和他形影不离。
立秋前夕,记者慕名前往抗战老兵梁忠贤家采访。已经93岁高龄的他,看起来精神很好,和58岁的儿子梁华一家人住在一起,看起来其乐融融。
参加新四军 当兵打鬼子
见到梁忠贤时,他因为前一段天气炎热,身体小有不适,刚刚输过液。记者担心采访会影响他休养身体,他爽朗地说:“一点事儿没有,我平时身体好着呢。”家里养的一条大黄狗趴在他的面前,寸步不离。他的儿子梁华说:“它温顺得很,是老爷子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记者发现,梁忠贤尽管身材瘦小,但说起话来声音洪亮,眼睛有神,军人的气质依然可见。他告诉记者,他1922年12月出生在确山县瓦岗乡,可能是由于小时候家里太穷,兄弟们多,吃不饱饭,个子就很小。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和当时很多青少年一样,有着共同的愿望:到部队去当兵,打日本鬼子。1944年深秋季节,他参军到新四军五师第十五旅第二游击纵队,前往湖北宣化店。“师长是李先念,我们是游击纵队,纵队司令员是黄林。”说起这些,梁忠贤显得很自豪。
进入部队后,他被分配到黄林的警卫连,任警卫连指导员的勤务员。他说,虽然是勤务员,但那时职责分得也不是太清,遇到日本鬼子都冲锋上前,见了就打。
参加瓦岗保卫战 打死20多个鬼子
梁忠贤说,他们的游击战,主要在豫鄂边展开,转战在确山、嵖岈山、桐柏、信阳、随县等地,和日本鬼子打游击。
1945年刚过完春节的一天,他们一个排的队伍行走到确山县瓦岗街西头时,远远看到一辆老百姓的牛车上,坐着20多个日本鬼子,从西向东缓缓行驶。“他们是抢了老百姓的牛车,往竹沟运送军需物资返回的。”梁忠贤气愤地说。
当时,日本鬼子没有发现他们。排长就命令他们埋伏在路边的菜园子里,等候牛车慢慢走近。待牛车走近时,排长果断发出命令:“打!”,战士们同时开枪。“毫无防备的日本鬼子一个个从牛车上滚落下来,一排子弹打过去,就打死12个。”梁忠贤说。剩余的日本鬼子抱头鼠窜,跑到了菜园子内一间小房子里不敢出来。梁忠贤和战友们就一起上前,把小房子团团围住。看到日本鬼子躲在里面不敢露头,他们就放火把小房子烧了,里面的日本鬼子一个不剩全被烧死了。
据梁忠贤回忆,在瓦岗打死日本鬼子后,他们排就向北进发到嵖岈山执行任务了。日本军队听说在瓦岗遭到伏击,就在第二天派一个团、几门炮前往遭伏击地点,准备报复。没有见到梁忠贤和他的战友们,日本鬼子就向南寻找去了,这无异于南辕北辙,哪能找得到我们的部队?
后来,他们把伏击日本鬼子的战役,向司令员黄林作了汇报。黄林特意组织一次座谈会,对他们排提出表扬,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激励同志们坚定信念,一定要打败日本鬼子。瓦岗保卫战,不但激发了战士们的战斗激情,也鼓舞了当地群众战胜日本鬼子的信心。很多青年积极要求参军入伍,到战斗一线,尽自己的力量,融入全民抗战的洪流中。
转业回地方 继续为新中国建设事业奉献
1952年,梁忠贤作为连级干部转业,到了湖北省秭归县工作,先是参加土改,后来到县公安局。当时已经30多岁的他,在湖北娶妻生子,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默默奉献着。
1979年,年近花甲的梁忠贤和妻儿回到故乡确山县。回到故乡后,他继续干公安工作,被分配到石滚河乡任司法助理。当时没有派出所,也没有法庭,邻里纠纷、打架斗殴的事情,都由他这个司法助理调解处理。石滚河乡离县城较远,当时也没有交通工具,需要到县城办理公务时,他就搭乘过路的公共汽车。“这些困难,根本不算什么。”谈起当时工作条件的艰苦,梁忠贤显得很乐观。
1983年,梁忠贤光荣离休。离休后,他依然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态,和儿孙们住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如今,已逾九旬的梁忠贤,身体硬朗,思维清晰,经常到县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哥们儿一起,打打麻将,说说笑笑,安享晚年。他的儿子梁华对记者说,父亲的心态很好,非常值得他学习,他为有这样一位父亲而自豪。
人物档案:梁忠贤,1922年12月出生,确山县瓦岗镇人;1944年参加革命,在新四军五师打游击战;1952年转业到湖北秭归县工作;1979年回到确山县,任石滚河乡司法助理;1983年,光荣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