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殿文
7月是大学毕业季, 而在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毕业典礼上,一个未能出席的人,却成为这个郑重仪式上的“主角”——刚刚因病离世的李小凡教授。中文系系主任陈跃红在毕业典礼上讲述李小凡的故事,台下300余名师生泪流满面,演讲稿在数小时内被微信朋友圈转发数万次。
李小凡,留校工作32年。
在首都北京,在高等学府,一位语言学家的选择与坚守,让人泪流满面。而在中原河南,在普通农村,一个基层干部的逝去同样让人感佩不已,他就是生前担任长葛市坡胡镇水磨河村党委书记的燕振昌。
有人把老燕的一生概括为一间房、一句话、一辈子。燕振昌的老伴说,他这一辈子留给她的最后一句话是“村里的事还没忙完……”直到今天,村里300多个门店、500多间门面房中,燕书记家没有一间。燕振昌的日记里,有个“六不沾边”:钱不沾边、物不沾边、烟不沾边、奖金不沾边、红白喜事酒场不沾边、村里的工程亲戚不沾边。村委会主任张汉卿说:“他总说,坏规矩的事别找我,咋说都不中——这句话是他坚持了40多年的‘铁规’。”燕振昌“曾是水磨河的天”,他的付出为全村人留下了一片蓝天。
在这个世界上,谁也逃不脱的宿命是死亡,但生的意义有不同。李小凡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学者,燕振昌是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角色不同,生命轨迹迥异,但他们不约而同地把生命的意义定格在为事业奋斗,为社会奉献,为人民服务上。对待生与死,他们有相同的阐释——那就是“向死而生”,勇敢地面对死亡,积极地生活。他们的生既有价值又有意义,面对死,他们处之坦然。去年4月,李小凡被确诊为胃癌,医院说还有3个月时间。当同事为他难过时,而他却淡定从容,说“我能应付”。燕振昌为了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在“向死而生”中,他们感悟生命、创造生命、懂得感恩、升华生命的积极价值!
无论是李小凡,还是燕振昌,他们虽然今天缺席了这个世界,但他们的生命正在延伸拉长,他们的使命正在不断延续。从李小凡到燕振昌,缺席的主角仍然是主角,这就是人格的魅力,这就是共产党人精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