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5年08月14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蓑衣

发布时间:2015-08-14 07:45:33  

王太广

小时候,母亲给我出了一个谜语:“千疙瘩,万疙瘩,猜不对,憋死他。”我猜不出来,母亲说是蓑衣。

蓑衣是一种雨具,有棕片缝的和蓑衣草编织的两种。家乡的蓑衣是用蓑衣草编织的。我的爷爷在生产队喂牲口,闲暇时,他就在牲口屋里编蓑衣,我没事就去看,有时会帮他搓麻绳。爷爷提前用水把蓑衣草泡湿,使其柔软有韧性。他利用墙上的钉子,开始打领子。领子是起点,逐步向外扩展,取一根三尺多长的细麻绳,按照人的脖子粗细把蓑衣草在绳上一束挨一束地编排。第一轮编排后,第二轮接着编。爷爷把一束束蓑衣草的上半部拧成短绳,下半部留住草茎,用右手一绾,在绳上打一个结扣;再抓起一束蓑衣草,拧成短绳,右手一绾,又打出一个同样的结扣,这就形成了一个半菱形的扣眼。在半菱形的两个下角分别续上一束蓑衣草,两绳交叉处打结,留成半菱形的空眼,又在下角接上一束蓑衣草继续往下编。就这样,一束一束编,一针一线织,用手指打成一个个结,结与结组成网,草头一律朝外,一层压一层,无数个菱形孔洞靠绳扣连接成衬里,每个菱形的棱角都是一个小疙瘩,每个小疙瘩都一样大,里面平滑光润,外面毛茸茸的。用油布把领口边缝包严,前襟系上绳子。蓑衣披到人的肩上前短后长,就像音乐会上指挥家穿的燕尾服。

编织成的蓑衣自然垂悬,美观大方,经久耐用。这个大而重的物件,个子小的人是披不起来的。男子汉穿上后,感到既透气凉爽又柔软光滑。只要把领口绳系紧,风飘不起来,雨透不进去,身上不显湿,阳光晒不透,不仅是庄稼人下雨天最理想的遮身衣物,而且是田间、地头、树荫下休息时最好的铺垫。

每当下雨时,我的父亲就穿着爷爷为他编织的蓑衣下地干活或出门办事。记得有一年大雨滂沱,我家门口的积水到脚脖深,要出门改水。父亲从墙上取下挂在木橛子上的蓑衣穿在身上,系好领口的绳子,戴上斗笠,卷起裤管,掂着铁锹就往外走。随着父亲移动脚步,蓑衣发出“呼啦啦”的响声。我靠在门框上,看着父亲穿着蓑衣在雨中行走的背影,就像一个大刺猬在蠕动。雨点落到蓑衣上发出“沙沙沙”的声音,晶莹的水珠顺着蓑衣往下滴。他头上戴的斗笠发出有节奏的敲打声,犹如婉转动听的音乐。父亲挖完排水沟回到屋里时,我接过他脱下来的蓑衣,发现外面直滴水,里面却是干的。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轻便、美观的雨伞、雨衣相继出现并逐渐普及,蓑衣慢慢变得“英雄无用武之地”了。虽然蓑衣已经消失,但蓑衣被印在一张往事的底片上,渐渐地变黄。那曾经为人们遮风挡雨的往事,依然镌刻在人们的记忆深处。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