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付军 王振江 文/图
四位老兵在接受采访。
合水因三面被河水所围而得名,曾经是一个千年古镇,现在是西平县杨庄乡下辖的一个行政村,东距西平县城20余公里,南与嵖岈山抗日根据地接壤。
据杨庄乡志记载:日本侵略者曾在1942年至1944年之间两次侵犯合水,他们所到之处,烧杀奸淫,无恶不作。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激起了合水人的抗倭情怀和斗志,一批合水热血男儿走向与日本侵略者殊死搏杀的战场。
不久前的一天,满怀敬仰之情,记者走进合水,面对面聆听张志功、张本元、胡富经、张清元四位年逾90岁的抗战老兵讲述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一个村子目前还有四位健在的抗战老兵,这并不多见。那段峥嵘历史虽相距今天已经70多个年头,但穿过岁月的云烟,回望与日寇搏杀的场景,“上疆场、打东洋,保卫我中华”,四位耄耋老人仿佛又回到了血洒疆场的戎马岁月。
张志功:参加著名的黄岗寺战役
黄岗寺是当时的郑县二区政府所在地。
今年92岁的张志功,74年前作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八十一师入伍不久的士兵,参加了这场持续几个月的黄岗寺战役。“黄河河堤上就是战场,到处是轰隆隆的炮响,打到最后,打红了眼的战士们与日本鬼子短兵相接,俺一个班只剩俺和一个战友两个人,俺排长、连长、营长都牺牲了,一个连牺牲了100多人,河堤上到处是尸体,黄河水都染红了,太惨了!”讲起那场战斗,张志功仍然抑制不住自己的心情。
“日本鬼子太没人性了!”谈到日军的凶残,记者仍似乎看到张志功双眼中迸发的仇恨。据老人回忆,由于日本鬼子在黄岗寺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重创,气急败坏的日本兵进了村子后,把老百姓集中起来,从中挑出了十几个人,这些人稍有反抗,就被押送到了一间草房内放火烧死。记者查阅到的黄岗寺惨案印证了老人的说法。当时,黄岗寺村有几十人被打死打伤,村中的房屋、庙宇被烧毁1000多间,粮食也被抢光了。令人发指的是,在村子的西寨门外,日军先是割去了一个10岁男孩儿的耳朵,又剖腹杀死了他。还有一位正在给孩子喂奶的母亲,也被日军当着孩子的面,用刺刀捅死了。
“大家对日本鬼子非常痛恨,打得很英勇,还打死了一个日军大官,影响很大。”张志功老人自豪地告诉记者。史料记载:国民革命军第八十一师在郑州西南的黄岗寺歼灭日军数百人,击毙日军联队队长小林大佐。而老人口中打死的日军大官是当时在黄岗寺击伤的日军指挥官鲤登少将,受伤的鲤登少将逃到新乡后因伤重而亡,大大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此事在当时的日本国内影响很大。
从1939年入伍到1945年日本投降,张志功参加了6年的抗战,多次与日本鬼子展开搏杀。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回到老家杨庄乡合水村九组务农,生活至今。老人性格开朗,人很和善,膝下两个儿子、四个女儿都很孝顺,现在他跟着40多岁的二儿子生活,过得非常滋润。
张本元:与日本鬼子打过三次大仗
“俺在信阳、襄县、中牟和日本鬼子打过三次大仗,印象最深,一些小仗就记不清了。”现年94岁的抗战老兵张本元告诉记者。
1939年,中央军抓壮丁,张本元被抓,进入汤恩伯所辖的独立十五旅第一团二营当步兵,后主要在河南多地转战,其所在部队多次与日军交战。
“在中牟和日本鬼子打那一仗最激烈,与日本鬼子拉锯战好多天,经常离日本鬼子一二百米。日本鬼子在中国烧杀抢掠,我们部队许多战士的家人都被日本鬼子杀害了,大家对日本鬼子非常痛恨。大家不怕死,日军的武器比中国先进,日军钢炮厉害,中牟那一战,我身边战友牺牲了二三百人,我们也打死了不少日本鬼子。”讲起中牟那一仗,老人情绪很激动。
1945年,打完日本鬼子,张本元就回到老家合水务农。“由于在与日本鬼子打仗时腿受了伤,现在行走太方便,吃饭还可以,一顿饭能吃一个馍喝一碗汤。”家人告诉记者。
胡富经:屡次完成战斗任务
今年94岁的胡富经现住合水村五组,老人眼不花耳不聋,“他是这四名抗战老兵中身体最好的,平时生活基本能自理。”村民告诉记者。
在记者采访时,怕记者把自己抗战时所在部队的总司令、军长、团长、营长名字和参加战斗的情况记错,老人干脆趴在桌子上工工整整给记者写了起来。
1939年,看到村子里有10来个青年都出去当兵打仗了,18岁的胡富经热血澎湃,也缠着父母要当兵打鬼子,他的父母也是开明人,同意了儿子的请求。胡富经从合水街出发,到离合水不太远的舞阳参加了陆军第三十军,被分配到工兵营通信排。“俺总司令叫孙连仲,军长叫池峰城,工兵营营长叫孙国登,排长是王登法,俺很多战友都是英雄。”回忆起多年前的军旅岁月,许多人的名字胡富经仍然铭记,或许,生与死的战争记忆已深深“刻”进了老人灵魂最深处。1943年,胡富经被调到安徽阜阳去补充团当班长接新兵,后来又被调到辎重兵团当上士班长。
老人印象深刻的一次战斗,是1941年,胡富经所在部队开赴信阳、湖北当阳,并在此与日军激烈开战。由于胡富经有些文化,反应机灵,部队安排他当通信兵,主要负责接通电话、及时报信,是长官的“耳朵”、“眼睛”,可谓是战斗指挥的中枢,责任重大。“俺战友一打起来,都不是孬种,拼红了眼。”胡富经忆起那场与日军的战斗说,“许多战友都英勇牺牲了,有一些战友刚当兵就牺牲了,日本兵也死了不少,一直攻不下来,那场战斗给日军以重大打击。”
1944年,日本快投降了,思儿心切的母亲几经辗转到胡富经所在部队驻扎的南阳邓县找到了儿子,说胡富经年龄大了,日本鬼子也打过了,该回家结婚生子了,孝顺的胡富经就回到了合水耕田种地,娶妻生子。
胡富经性格开朗,每天坚持练习书法。老伴去世有10年了,几个女儿很孝顺,经常会给胡富经一些生活费。“你别看俺现在94岁了,身体还行,自己做饭一点问题都没有。”胡富经笑着告诉记者。
张清元:在三门峡黄河渡口与日本鬼子打过仗
今年90岁的张清元是这四位合水抗战老兵中最年轻的。1939年,年仅14岁的张清元还是一个孩子,就由于国民党部队抓壮丁成了一名士兵。
“我们部队主要在荥阳、洛阳一带驻防,经常来回奔波,饱一顿饥一顿,但那时间也不觉累。”张清元笑着回忆自己的军旅生涯。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一道天然屏障,在战略上非常重要,1942年,国民党加强了对黄河的保护。张清元所在的国民党第四十军就奉命驻扎在三门峡看守黄河渡口。“每天在黄河大堤上巡防,一到下大雨黄河水涨,看黄河掀起的大水浪,挺吓人的。”张清元说。
“日本鬼子也经常在这一带活动,我们每天都很紧张,怕日本鬼子炸毁三门峡黄河渡口,有几次与日本鬼子干上了,日本鬼子也很怕死,看我们人多,一交手,觉得我们不是好打的,就匆匆收兵了。只有一次打得激烈,双方从中午打到晚上,我们打死了十几个日本鬼子,日本鬼子看占不到便宜,加上对地形没我们熟,就仓皇撤出了战斗。”张清元回忆道。
1945年,日本鬼子投降后,看到国民党部队很腐败,心灰意冷的张清元干脆一走了之,回到家乡合水村八组务农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