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5年07月27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苞 谷

发布时间:2015-07-27 08:01:49  

 

王太广

二姐从乡下来,提着一兜子带缨子的苞谷棒,让小外孙高兴极了,抱着剥去叶子露出黄澄澄苞谷粒的棒子不丢。

家乡人称玉蜀黍叫苞谷。我小时候没钱买糖吃,更没钱买甘蔗,每当苞谷长高后,我经常与小伙伴儿钻进苞谷地里砸苞谷秆吃。剥光苞谷秆上的叶子,截取下边的几节,熟练地用牙齿撕去外皮,大口大口地嚼着脆甜的瓤儿。

春苞谷熟得早、长得快,上边出穗,下边结棒。牛角一样的棒子先是吐出粉红的缨儿,颜色越来越深,慢慢地变成了酱色。苞谷棒也一天天地鼓胀起来。到了收获苞谷的时节,粗壮的苞谷秆开始瘦小,肥厚的苞谷叶慢慢枯黄。苞谷地里不再那么密不透风,稀稀落落可以让人看清地里的一切。队长让我们与妇女一起掰苞谷,每人挎一个篮子,苞谷装满了就集中倒在一起,地里的苞谷堆一个连着一个。男劳动力随我们的身后用小头或镰刀砍苞谷秆。掰苞谷时叶子发出的“呼啦”声,砍苞谷秆的“咔嚓”声,妇女的嬉戏声,小伙伴儿的吵嚷声,男劳动力的说笑声交织在一起,组合成了一支大生产的曲子,也构成了一幅秋收的美丽图画。

苞谷分到家,男女老少都有活儿干。首先把苞谷外边的几层叶子逐一剥掉,紧贴苞谷籽的两三片叶留下来,捋上去,然后找两个大小差不多的系在一起,分别搭在横放的竹竿上、木棍上,或挂在墙面的橛子上、绳上晾晒,光溜溜的金黄色苞谷棒在秋日的阳光照射下,成了农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苞谷棒晒干后,每到晚饭后,在洒满月光的院子里,听着蝈蝈欢快的歌唱声,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守着一个大笸箩掰苞谷籽。一般是先用镙丝刀、剪子在每个苞谷棒上隔三四行冲出一道沟,其他人慢慢地用手拧、细细掰,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我由于年少皮嫩,手指头经常被磨出血泡来,母亲用针帮我挑开,疼得我直咧嘴。娘边挑泡边说:“磨出茧子来就好了。”

苞谷籽晒干后入茓。啥时候磨面啥时候取。磨出来的苞谷面粗的做稀饭,细的做窝窝头、烙饼子。在没有红薯可吃的时候,大多是以吃苞谷面为主。我们天天吃黄澄澄的苞谷面馍,无油少菜,一口咬下去就会掉几粒渣子,张口一嚼满嘴像沙子。实在咽不下时,母亲就劝我说:“窝窝头,蘸辣椒,越吃越上膘!”可每当我吃下蘸了辣椒的苞谷面窝头后,嘴就辣得生疼生疼,满头大汗。我不解地问母亲:“咋这么辣哩?”母亲说:“人生就是先辣后甜,现在辣辣嘴和心,将来无论咋辣你就不怕了。”多少年后,辣椒的辣味淡了,可这句话的味道却永远忘不了。

我看着喜笑颜开的小外孙,心里想,他还会知道“窝窝头,蘸辣椒,越吃越上膘”的道理吗?心头的怅然挥之不去。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