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5年07月17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孔祥丰 少年壮志御倭寇

发布时间:2015-07-17 08:36:46  

记者 王东红

zhangfj150718.jpg 

孔祥丰近照。

近日,原地直党委(现市直工委)副书记孔祥丰家的小院里,凤仙花开得繁盛、豌豆角长得齐整,90岁的孔祥丰站在阳光下,微眯着眼睛,查看着花草、蔬菜的长势,那专注的神情似乎回到了久远的少年时代,那时,十二三岁的他干着农活、看护着瓜菜、参加着抗日活动。

192510月,孔祥丰出生在河北农村。他的老祖父勤劳能干,把田地看成骨头、把收成看成肉,信奉“没有骨头哪来肉”,一生省吃俭用积累了三四百亩农田。他出生时,老祖父给他取名满仓,寓意秋天丰收、五谷满仓。

那时,一年到头,家里所有人都起早贪黑在田里忙活,难有空闲,但由于肥料不足,地里收成薄,家里几乎没什么余钱,一家人除了过年吃点肉,平常都是糠菜度日。每天,家里男女老少根据体力分配不同的活,过着普通的日子,但是日本人打来了。

孔祥丰走上革命道路的引领人是父亲孔凡俊。孔凡俊是师范学校的学生,具有新思想,抗日战争前是小学教师。抗日战争爆发后,时局乱了,盗匪横生。1937年,当地各村联合起来,有钱出钱、无钱出人,一起防匪。孔凡俊动员父亲卖了一百多亩地,买了几支步枪参加联防。第二年,孔凡俊带领本村20多个年轻人参加了八路军,在129385旅任职。

孔祥丰被父亲送到磁县林坦镇读完小学后,自己跑到县城考上了高级小学。“七七事变”后,北平失守,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学校里住上了国民党的败军,课上不成了,教职员工只好各自回家。孔祥丰回到了家里,此时,父亲已经抗日去了。兵荒马乱,有钱人都跟着国民党的军队往南逃。

1938年、1939年,共产党组织的地方游击队相继到孔祥丰家乡开展活动,并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村里只有孔祥丰一家是抗属,八路军游击队、抗日区政府的工作人员都在他家住。村子地处游击区边缘,日本兵经常白天来要粮要钱,抢老百姓的东西、抓乡亲们去当劳工。被抓走的农民,几乎没有活着回来的。所以,村里年轻人不敢在家,夜里大部分年轻人都躲在野地里睡觉。早上太阳出来了,大家试探着往村里走,听不到狗叫声才敢回家。孔祥丰和母亲就常跑到邻村的田地里过夜。

八路军游击队、抗日区政府的工作人员经常来家里,时间久了,大家都熟了。工作人员把从太行山区带来的宣传品交给孔祥丰散发。孔祥丰不敢在家存放,放到离村二里路的路南大庙的房檐里。有一次区政府开会,孔祥丰在外站岗放哨。突然,鬼子进村了。工作人员踩着孔祥丰的肩膀跳墙跑了,可是他个头低,墙头高,自己跳了几次也上不去,只好壮着胆子从大门出去。刚到大门口就有几个日本兵用枪指着他,叽里咕噜地问:“你八路的?”

危急时刻,在不远处十字路口的一个日本兵吹哨子,这几个日本兵才收枪往北去了,孔祥丰急忙趁机往村南跑。

还有一次,日本兵进村,孔祥丰领着几个抗日工作人员往村东面地里跑,后面几个日本兵追,子弹嗖嗖地从他脚边飞过。

少年的孔祥丰胆大。一次,区长让他去东野岗村日伪据点了解日本军队的活动情况。他去转了一圈,了解相关情况后,看到这地方正在搞庙会,很热闹。他便和几个小伙伴儿把写好的抗日标语和传单在庙会上散发,闹得巡逻的日伪军以为八路军来了,一阵狂呼乱叫。

孔祥丰年纪小,却很会讲道理。他二姑奶的大儿子跑关东做买卖,三年后回家探亲,临走时到孔祥丰家里坐坐。孔祥丰对这个从小一起玩耍、大他几岁的表叔说:“在国家危难关头,还做什么买卖,抗日吧。”孔祥丰的表叔是热血青年,当即决定留下参加抗日工作,后来还担任了抗日区政府区长,可惜最后被日本兵抓住杀害了。现在武安县城的烈士纪念馆还有他的名字——岳朝臣。

孔祥丰找到区长要求参加抗日工作。区长说:“你年纪小,每天走路会受不了的。再说,你不是已经参加抗日,为抗日做了不少工作了吗?”孔祥丰的母亲也说:“你爸爸出外抗日去了,你小,但在村里也干了很多抗日工作。”

1941年,16岁的孔祥丰在恙村小学教书。恙村离家二三里,吃住自理,由于学校不收学费,完全是尽义务。当时,抗日区政府的游击队员都是自筹自吃。孔祥丰教书之余编着教材,他教书的教材大部分都是用抗日宣传品改成的。

1942年正是三年大灾荒年,中共中央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太行山区日伪军很少来,所有抗日工作人员都开荒种地,军民上下一心,团结一致抗日。

19454月,抗日区政府通知孔祥丰到区里开会。会后,区长找他谈话,让他到区里任武装干事,负责全区民兵工作。他立刻开展工作,到各村征收公粮,动员青年参军,组建各村民兵组织等。那年,他参加了人生中第一场战役,就是收缴日本军队枪支,解放码头镇。这场仗打得很艰苦,三天三夜的战斗,老天也下了三天三夜的雨。伤员很多,担架不够,一天晚上,又有一批伤员需要抬下去,孔祥丰写了一个条子交给民兵去附近村庄要担架,群众抗日情绪很高,不到20分钟就找来了十几副担架。

这场战役结束了,孔祥丰也病倒了,雨水给他带来了疥疮病。他的父亲正好从太岳山区回家探亲,懂中医的父亲给他配了药,控制住了病情。

紧接着,孔祥丰参加了邯郸战役。孔祥丰在战役中负责组织担架、运送军粮。他曾一天收交一万斤小米,受到区政府的表扬。这场战役打得很激烈,孔祥丰组织了上千名群众沿路写标语、喊口号、做思想工作。战役结束后,他和一个同事受命带领一百多名民兵镇守该镇,了解情况、捕捉汉奸。

邯郸战役后,时局也比较平稳了,区委派孔祥丰到县教育局学习班学习。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县财政科工作。那年,他回家,父亲也从太岳区调往晋冀鲁豫区邮政总局工作的途中回家探望。父子相见,感慨颇多。父亲离家抗战8年,祖母、二叔都已离世。父亲走时,孔祥丰只有十几岁,再相见时孔祥丰已经是青年了。

回首完往事,孔祥丰陷入沉思,站在阳光下抚摸着繁盛的豆荚久久不语。他参加革命的引路人——父亲孔凡俊在抗战结束后,因病辞世。他随后参了军,在二野九纵25旅的政治工作队工作,跟着部队打过黄河,一路南下到驻马店,在这里革命、工作、生活,把一生奉献给了这方土地。

人物档案:孔祥丰,192510月出生在河北农村,少年时期就积极参加抗日战争,16岁在当地抗日区政府工作,1945年先后参加码头镇抗日工作、邯郸战役,参军在二野九纵25旅的政治工作队工作,在遂平县担任县武装部部长,调任驻马店地区供销社任党组书记、副主任,调任原地委组织部组织科任科长,后在原地直党委担任副书记至离休。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