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墨重彩绘蓝图
《驻马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系列报道之二
记者 苏建威
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规划》提出,到2020年,努力实现100万左右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2020年全市城镇常住人口达到320万,带动城镇化接近50%,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初步推算,我市中心城市和8个县城规划区内大约有10万户30多万农业人口,将在2020年以前完成城中村改造和市民身份转变。
此外,通过撤乡设镇、撤乡设街道办事处,将原乡政府所在地的人口以及原城郊村的人口纳入城镇常住人口统计范围,直接增加城镇人口、减少农村人口。预计到2020年,我市将有20个左右的乡完成撤乡设镇或设街道办事处,可新增城镇常住人口8万~10万人。
创新户籍管理机制。坚持“壮大市区、膨胀县城、发展集镇、有序推进”的原则,建立适应驻马店市新型城镇体系需要的户籍管理制度,引导、促进农民、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向城镇转移落户。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户口登记制度,同时放宽驻马店市区的落户条件,对在市区有合法固定住所、投资兴业、引进人才、大中专学生、投靠亲属、务工租房人员,以及城市周边无地少地农民等,放宽落户条件。
进一步放开市中心城区落户限制。按照国家规定参加城镇社会保险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可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县城落户限制。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强化住房、教育牵动,重点提高县及县以下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凡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可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
农民工随迁子女全部免费受义务教育
为让进城农民工子女有学可上,我市将实施城镇学前教育扩容、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普通高中改造工程,新建和扩建一批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到2020年,全市规划在城镇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10所,规划在城镇新建小学93所、初中62所、普通高中18所,教育基础设施总投资127亿元。
把城镇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依法保障教育设施和教育用地,确保在旧城改造、新城区开发中学校与居民区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交付使用。
《规划》提出,按照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原则,未来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向持有驻马店市居住证的所有农业转移人口开放,参加本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学生可参加所有入学考试。
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公共教育体系和财政保障范围。
对未能在公办学校就学的,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全部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实现在流入地参加中考和高考。
每个街道有1所公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规划》指出,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到2020年,确保每个县区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至少有3~5所达标中心乡镇卫生院,每个街道有1所公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规划》提出,为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平等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将加快推进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两项制度并轨,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管理体制,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城乡居民医保统一报销政策、统一基金管理、统一信息平台、统一经办服务。
2020年,全市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加率达到100%,全面实现医疗、事业、工伤、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建立完善市级调节基金制度。
县级以上城市至少建有1所政府主办的300张床位的老年养护机构
《规划》指出,要推进养老事业全面发展。重点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人活动中心、互助式养老服务中心等社区养老设施,增强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的养老服务功能,使日间照料服务基本覆盖城市社区和60%以上的新农村。在机构养老中,每个县级以上城市至少建有1所政府主办的以收养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为主的老年养护机构,其规模要达到300张床位。到2020年,要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布局合理、配套完善、规模适当的养老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