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新义 文/图
尹杰近照。
“采访
怀着崇敬的心情,记者前往尹杰的住处——确山县政府家属院。刚一进院,就见到一位老者坐在靠窗下的藤椅上,专心致志地看书。院子并不大,但打扫得干净整洁,给人幽静之感。摆放的几盆花草,更增添了小院的雅致。
见到记者到来,尹杰忙放下手中的《中华诗词》杂志,热情地和记者打招呼,并欲站起来,但显得比较吃力。记者赶忙走上前去,让尹杰不要站起来。
听说记者要采访他抗日战争的经历,尹杰的神情显得凝重:“哦,今年是2015年,都胜利70年了。”让记者惊奇的是,已是耄耋之年的尹杰依然声如洪钟、言语流利。坐在矮凳上,和尹杰促膝面对,听这位饱经沧桑的革命前辈讲述着70多年前的往事,记者也仿佛走进了那段值得永远铭记的烽火岁月——
“我从小个子就长得比同龄的孩子高,所以14岁就参军了。”说起自己入伍的经历,尹杰显得很自豪。他告诉记者,在他7岁那年,全面抗战爆发。国民党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韩复榘不与日军全面战斗,放弃了济南,向山东省西南部撤退。尹杰的老家河西县尹庄(现属齐河县),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和日本兵战斗。幼年丧父的尹杰,和母亲、哥哥三人相依为命。母亲被选举为当地的妇女救国会会长,哥哥也参加了抗日自卫队。尹杰8岁那年,就被村里的小伙伴们推选为村抗日儿童团团长,和大人们一起,打击日本侵略者。
一心捍卫家乡的尹杰,目睹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后,一直有一个梦想——参军,到部队里去好好地打日本鬼子。尹杰12岁那年,看到表叔参加了八路军,他非得跟着去。表叔看他当兵心切,个头儿又高,就想带他走。可是母亲知道,他只有12岁,就不同意他去。为此,他哭了一天。
1944年,在堂哥的介绍下,当时仅有14岁的尹杰正式入伍了。县里的政委周海舟看到14岁的尹杰机灵聪慧、身材健壮,非常喜爱,就说:“把这个孩子留在我身边当警卫员吧。”于是,他就成了首长身边的警卫员。
谈到和日本兵的遭遇,尹杰向记者讲述了他和政委成功突破日军包围的一次经历。1944年春的一天夜里,战友李兴华突然推了推刚要入睡的政委。政委马上推醒尹杰说:“有情况,马上行动!”原来,日本兵打听到了他们的住所,正向他们包围过来,脚步声越来越近了。刚参军的尹杰意识到了情况的危急,就跟着政委、李兴华往院墙根跑。在翻院墙时,尹杰的枪走了火,打在自己脚下的地上,激起一小团烟尘。听到枪声,从两边合围的敌人快速向枪声处围拢。他们趁着两股敌人没合拢之际,向两个方向分别鸣枪。不明就里的日本兵互相开起枪来。他们三人则在夜色的掩护下成功突围。经历过一次次战斗,尹杰的意志更加坚强,和战友们一道打败日本侵略者,让人民群众过上安定生活的决心更加坚定。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又随军南下大别山区,继续着革命生涯。
离休后,热爱诗词的尹杰笔耕不辍,坚持写诗词、练书法,目睹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书写着对祖国、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临别时,尹杰执意赠送记者他所写的两本书。一本是他回顾人生经历的《履痕》,一本是他的诗词集《多味集》。拜读《履痕》,记者更加了解了尹杰光辉的人生经历,深感如今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多味集》展现了尹杰忠诚于党和祖国,对人民充满深情的高尚情怀。我国神舟六号飞船成功飞天之际,他写了七绝《神舟六号飞船赞》:神州六号又飞天,月里嫦娥急待还。故土而今变化大,真经欲取到凡间。国家免征农业税后,他即兴写了《农村新政》:而今已改旧时关,种地农家不纳捐。种子农机行补贴,国富民强乐天天。
读尹杰的诗词,其家国情怀,其豁达乐观,其侠骨柔肠,其闲情逸致,让记者对尹杰更增添了景仰和崇敬。作为后人,记者感到向尹杰学习、向尹杰致敬的最好方式,就是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敬业,无私奉献。让我们沿着千千万万像尹杰这样的老前辈为我们开辟的道路,昂首阔步,携手并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力前行。
人物档案:尹杰,笔名鲁斌,1930年出生于山东省齐河县赵官镇尹庄,1944年参军,1947年入党,历任警卫员、工作组组长、武工队队长、运输站站长、文化科员、文化馆馆长、确山县志编辑,离休后现居确山县政府家属院,为确山县老年书画诗词协会副秘书长、市诗词学会理事、省诗词学会特邀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