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革命圣地 建设美丽乡村
——记泌阳县铜山乡焦竹园村党支部书记张铮
记者 侯伟峰
“焦竹园真美啊!”来到焦竹园,大家都会有这样的感慨。带领村民让焦竹园村变美的是该村党支部书记张铮。作为泌阳县铜山乡18个村最年轻的党支部书记,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新形象。
近几年,他带领村两委班子着力抓好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坚持科学发展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2年,焦竹园党支部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依托省农科院技术支持,由他带头建设的百余亩优质葡萄种植基地一举叫响品牌后,农户以土地入股,由合作社提供资金、技术,农户参与分红的形式加入到合作社,至目前有23户村民签订协议加入专业合作社,有力地带动了农户增收。
过去的几年,张铮带领村两委班子,通过全村人的共同努力,村民由2005年的年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增长到了2014年的7200元。他扎根焦竹园红色革命圣地,勇于担当,让村民富起来,让村子美起来。今年,张铮作为我市唯一一名村党支部书记代表成为2015“河南最美村官”候选人。
焦竹园村位于泌阳县东部,下辖9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96人,耕地面积1980亩,是泌阳县的东大门。
群山环抱中,气势恢宏的焦竹园鄂豫边革命纪念馆南侧,是一排排乳白色的二层小楼,这里是占地621亩的焦竹园新型农村社区。修建一新的学校、高标准的村室、村卫生室、文化大院里笑声朗朗,走在村里干净宽阔的水泥路上,给人的感觉这里已不仅是红色革命根据地,更是一个走在前沿的新型农村社区。
弯弯曲曲的大沙河从焦竹园村西侧缓缓流过。与新型农村社区隔河而望的是2011年建成的葡萄基地,这个基地年产葡萄110吨,销售收入400余万元。村民及周边农户看到种植葡萄有那么好的效益,纷纷想加入合作社,后经村委和合作社协商,农户以土地入股,由合作社提供资金、技术,农户参与分红的形式加入到合作社。眼下,基地种植葡萄面积已发展到500亩。
采访中,不少村民还在葡萄园里忙着给一串一串的青葡萄套上“罩衣”。部分早熟的葡萄即将进入市场。
在该村,还有一个200余亩的棚架梨和100余亩突尼斯软籽石榴观光农业种植基地。目前,焦竹园葡萄基地和观光农业成为对外名片。
今天,悄悄富裕起来的焦竹园已有了更高的发展目标,就是建设美丽乡村。
以省级生态村创建活动为载体,结合村实际,他们确定了立体种养业与生态环境相结合的生态建设模式,具体规划了生活区、商业区、工业区、养殖区、娱乐活动区等功能完善的小区。
按照村委制定的生态农业管理规程,村民实行人畜粪便综合利用,做到猪进圈、牛进栏;禽畜粪便、生活垃圾和作物秸秆集中处理,经有机处理转化为有机肥;在进行新村道路硬化、建设公共设施、清理卫生死角、撤除路边刺树杂草等活动中,全民动员,全民动手,以实际行动建设生态家园。
在产业规划方面,他们以旅游开发、特色养殖为依托,开发具有红色旅游特色的餐饮、旅馆及土特产加工销售。
张峥告诉记者,焦竹园村已绘就了新的蓝图,立足焦竹园村的资源优势,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在把焦竹园革命圣地打造成为豫南地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示范基地,成为一张红色文化旅游名片,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打造焦竹园“红色”村庄旅游,从而更好推动城乡一体发展,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