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5年06月17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好人”赵小参 嫂子似亲娘

发布时间:2015-06-17 08:14:26  

嫂子似亲娘

——记“中国好人”、“天中最美母亲”赵小参

记者 韩祖和 付建强

30多年来,赵小参履行着一位母亲的责任,精心照顾和抚养5个婆弟、婆妹及2个侄子,帮助婆弟上学、盖房成亲,送婆妹出嫁。在她身患癌症的情况下,仍然肩负家庭重任,坚持偿还几十年来抚养弟妹们欠下的外债,被弟妹们发自内心地称为“嫂娘”。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奋力前行;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泪流满面,这就是母爱……

 

公婆眼中的好媳妇

 

赵小参,62岁,平舆县万金店镇王寨村人。初中毕业后,她一直在村里担任民办教师。1979年,经人撮合,26岁的赵小参嫁给了自己的同学——平舆县万金店镇王寨村油坊店村的李雪太。当时这门婚事遭到了娘家人的反对,因为李雪太家兄弟姐妹众多,在全村穷得出了名。但赵小参认为小伙子实诚有才华,他们一定能携手过上富裕幸福的好生活。

婚后,小两口恩恩爱爱,齐心协力,第三年就盖起了3间土房,2个儿子相继出生,抚育子女,孝敬公婆,小日子过得甜蜜而美好。

但这种好景不长,磨难随即而来。1983年,54天内,公公婆婆相继去世,撇下了2个婆妹和3个婆弟,最大的17岁,最小的才6岁,家里还剩下东倒西歪的两间堂屋和一间用木头顶着后墙的厨房。家里没钱,赵小参登了12家的门借钱,才将公婆安葬。

 

兄妹面前的好大嫂

 

“当时我丈夫就愁病了,我劝他,咱不能倒下,咱得好好活着,把5个弟弟、妹妹拉扯大。”想起当年,赵小参眼含热泪地说。

公公、婆婆去世没几天,弟弟、妹妹居住的老屋突然坍塌,闻讯赶来的赵小参和丈夫当即就把弟妹5人拉到自己家里住了下来。就这样,她家的3间土房一下子挤进了9个人,晚上还得把家养的鸡、猪、牛关进屋里,简直就没个转身的地儿。见此情形,村干部建议他们花1100元把生产队那3间没上瓦的仓库买下,也给弟弟、妹妹安排个住处。1100元,这在1983年,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赵小参既喜又忧,但很快做出决定:“买下仓库,3年还清!”就这样,赵小参给弟弟、妹妹置办了一个“新家”。

同时,为更好地照顾他们,她辞去了自己最心爱的民办教师工作,全身心担起了全家的重担。此后7年,她节衣缩食、辛苦劳作,带领当时未出嫁的大婆妹每天为大家洗衣做饭。为了省钱,她常在哄睡自己的2个儿子后,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为全家老小缝补衣服。

“我记忆最深的一次是我在上初中时,由于家庭困难,嫂子经常为我送饭。有一天,漫天大雪,房子上结了很厚的冰。早晨7点,我一下早自习,看见嫂子挑着担子等在那里,一头是吃的,一头是穿的,我既心疼又感动。”谈起嫂子对自己的疼爱,四弟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在抚养四弟成长的同时,赵小参还把两个婆妹风风光光地送到了婆家;帮助二弟和三弟盖了新房、办了喜事,让他们都有了一个温暖的家。1999年,眼见村里和四弟年龄相仿的人相继成了家,赵小参也开始为他张罗亲事。四弟当时还没有宅基地,赵小参就和丈夫合计着先用儿子的宅基地给他建房。家里没有钱,赵小参忙完三夏就独自前往广州,一边拾荒挣钱,一边求情借款,终于凑足了15000元钱,就这样,四弟的新房在这年冬天破土动工了。而这时,在外参军的小儿子却因没有新房刚跟女朋友分了手。

看到妈妈的自责和欠疚,儿子反倒安慰她说:“妈,您的做法我能理解,您的心情,我懂。”

公婆去世后,近20年的操劳染白了她的头发,但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了当初对公婆的承诺。5个弟弟、妹妹相继结婚,艰难的日子眼看就要过去。虽然还欠下一两万元的外债,但这时赵小参还是长长地喘了一口气。

2002年秋季,初尝幸福滋味的赵小参,却在一次偶然的身体检查中被查出患了食道癌。村干部和乡亲们闻讯赶来看她,赵小参微笑着说:“你们放心吧,我不能死。我对父母没尽完孝,我为养活几个弟弟、妹妹欠下的债还没还完,我的2个孩子还没成家,我相信阎王爷不会要我的。”

 

晚辈面前的好大娘

 

赵小参患病期间,考验再次降临:二弟妹突然暴病身亡。此时,二弟在外打工,失去联系,他18岁的大儿子正读高中,15岁的小儿子在读初中。为了不让2个侄子的学业受到影响,赵小参毅然决定收养2个侄子!面对愈加沉重的生活负担,她不得不拖延自己的治疗,极尽所能,供养2个侄子读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大侄子高考金榜题名。这时,二弟终于踏进四年未回的家门。听了儿子深情的诉说,二弟“扑通”一声跪在了赵小参的面前:“嫂子,我这辈子最尊敬的人就是您,您就是俺亲娘啊!”

坚强的赵小参先后做了3次手术,抽掉了2根肋骨,截下了25厘米长的食管,出院后又是长达数年断断续续的化疗。5年的坚持,她奇迹般康复了。

30年来,为抚养弟弟、妹妹加上自己看病,赵小参家欠下了5万余元的外债。虽然弟弟、妹妹多次提出要分摊偿还一些,但都被她拒绝了。

她说:“在公婆面前,我是大儿媳;在平辈面前,我是大嫂;在晚辈面前,我是大娘。这三个‘大’字就是我的全部责任,只要你们各自过好你们的日子就行了,所有的账不用你们管。”

于是,身体还很虚弱的赵小参,在亲人万般的牵挂下,独自来到了天津市一个农业园区,干起了打药、拔草等农活。几十斤的药桶背在身上,她仍然干得比年轻人还快还好,踏实能干的她受到了老板的认可和欢迎。遇到哪几天农活较少的时候,她就走上街头或家属区,拾废品卖钱,十几年没买过一件新衣服,省吃俭用,她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可能地多攒些钱,尽快把家里的欠账都还上。

去年8月,她听说过去借给过自己钱的同村的宋某打工回来了,就赶忙前往他家,还上了14年前为养活弟妹而借的800元钱,还上了最后欠下的这笔账之后,赵小参长长地喘了一口气,堆积在心头多年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如今,苦难已随风而去,幸福生活正悄悄走来,现在的她被幸福满满地包围着——弟弟、妹妹都有了自己幸福的生活,对她都尊敬有加,每天弟弟、妹妹都会去她的院里坐上一会儿。

大儿子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在北京中关村工作,结了婚还给她生了个大胖孙子;二儿子从部队转业后在新疆办厂创业成功,还给她娶回了一个师范大学毕业的漂亮儿媳妇;2个媳妇都特别尊敬她,经常接她前去居住,并大包小包的给她买新衣服,塞零花钱。

令赵小参既感动又惭愧的是,她们老两口一辈子都在忙着给弟弟盖新房,却没能给自己的2个儿子盖上房子,但自己的两个儿子靠着自己的努力,不仅在城里站住脚落了户,而且二儿子还要给他们老两口在县城买房子,让受了一辈子苦的父母晚年能享一享清福。

20148月,在驻马店市身边好人巡回报告会上,赵小参的宣讲让很多人感动得流下热泪,很多网友在网上发帖点赞。

2014年,赵小参荣登“中国好人榜”, 被评为第一届“驻马店市道德模范”。20155月,赵小参被授予驻马店市2015“天中最美母亲”荣誉称号。

孝老爱亲的典范

本报评论员

几十年来,赵小参无怨无悔抚养婆家的5个弟弟、妹妹及2个侄子,并相继为他们组建家庭,在自己身患癌症的情况下,坚持偿还几十年来抚养弟弟、妹妹欠下的外债。她被弟弟、妹妹深情地称为“嫂娘”。

赵小参是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她是那样平凡,像千千万万的母亲一样,质朴、宽厚、善良、无私。为了孩子为了家,她默默奉献、至爱无言;面对苦难,她坚韧刚强,从不低头。她用自己瘦弱的身躯为家庭遮挡雨雪风霜;她忍受清贫劳累,挑起生活的重担,在岁月的磨难中演绎着超越血缘的人间大爱,用坚守和付出使原本不幸的家庭充满了温暖和力量。她的孝行令我们感动,她的大爱令我们敬佩。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时代发展,孝老爱亲的精神传承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被赋予新的内涵,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像赵小参一样弘扬孝老爱亲、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敬业奉献等美德的平凡好人,正是一个个普通人的善行义举,夯实了千百年来积淀的道德根基,也在点点滴滴中汇聚起共同崇尚的价值观念和人间温情。他们的善行壮举激扬人心、温暖社会,彰显中华民族的道德追求,昭示了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者和引领时代新风正气的示范者,他们用自己的善行和壮举感动、感召着我们,给予我们向上向善的强大精神力量。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