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媒体关注英雄 学习英雄再掀热潮
——我市在西平召开李到信英雄事迹座谈会
编者按 驻马店英雄备受全国关注。英雄李到信的感人事迹经过深圳和驻马店两地媒体广泛报道后,进一步在国内引起关注。
当天上午,西平县举行李到信先进事迹座谈会。中央驻豫主要新闻媒体和河南省主要新闻媒体组成的李到信英雄事迹集中宣传报道采访团参加座谈会并集体采访。座谈会上,与会者首先观看了李到信英雄事迹电视短片,英雄的感人事迹让与会者潸然泪下。
陈金岭代表采访团发言。他说,李到信在他人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紧急关头,舍生忘死、挺身而出、见义勇为,奏响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河南人英雄赞歌。李到信的事迹非常感人,河南省有关领导对宣传好李到信的事迹非常重视。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戚存杰出席座谈会,他在讲话中说,省委宣传部组织这次集中采访活动正是贯彻了省委书记郭庚茂同志在文明河南建设推进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按照“摆好位、把住魂、搭好桥、立榜样”的要求,充分发挥了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我们要进一步挖掘好、报道好李到信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形成学习先进的热潮,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好社会主旋律。
西平县委书记聂晓光、李到信生前服役部队领导和战友以及李到信家乡代表、李到信家人发言,大家从不同角度向与会记者介绍了李到信的先进事迹。
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卫明主持座谈会,并就配合采访团做好李到信先进事迹采访进行了认真安排。
今天,本报特刊发座谈会上参会人员发言摘要,再次追忆英雄、缅怀英雄。
立好榜样 推进文明驻马店建设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 戚存杰
驻马店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地方,是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的故乡。近年来,驻马店市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打造“好人之城”,先后涌现了英雄大叔李国喜、最美海警张旭、最美孝心少年马永恩等一大批先进人物,好人现象引发的好人效应彰显了驻马店向善向上的人文道德底蕴,展示了驻马店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李到信是西平县吕店乡烟墩村人,1984年12月出生,2002年12月入伍,2004年12月退役后在深圳市从事保安工作。
李到信的英雄事迹立刻引起驻马店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委书记余学友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宣传部门组织好英雄事迹的深度宣传,进一步彰显“好人之城”的影响力。
宣传好英雄 推进文明河南建设
省委宣传部新闻处副处长 陈金岭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强化思想理论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社会风尚,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推动中原文化繁荣发展,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河南建设工作呈现持续加强改进、不断向好向上的良好态势。
在
作为普通的河南籍务工青年,在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处于严重危险的紧要关头,李到信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用舍己救人的行动弘扬了文明健康向上的中原人文精神,奏响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河南人英雄赞歌。他的英勇行为是对生命价值的最好诠释,也是对驻马店人、河南人形象的最好注释,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他是新时期河南人的杰出代表。
李到信的事迹非常感人,这次由《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等中央驻豫主要新闻媒体和《河南日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河南电视台等省主要新闻媒体组成的李到信英雄事迹集中宣传报道采访团就是要认真贯彻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文明河南建设推进大会精神,宣传好英雄的感人事迹,以榜样的力量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推动文明河南建设。
学习英雄 激发干事创业动力
西平县委书记 聂晓光
出现李到信这样的英雄,与养育他的这方水土有着密切联系。西平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孕育了助人为乐的赵铁锤、诚实守信的尹维雨等入选“中国好人榜”的一批时代模范和先进典型。今天,西平又涌现了救火英雄李到信,这绝非偶然。这是驻马店市委、市政府实施打造“好人之城”决策的结果,是西平县委、县政府多年来坚持不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结果,是树立典型、弘扬先进、营造学先进见行动氛围的结果。
李到信是西平籍的一名80后退伍军人,在深圳市从事小区保安工作。李到信同志住院期间和去世后,深圳市龙岗区及所在南湾街道办事处尽最大努力给予救治和家属抚慰,并在深圳市举行了追悼会。驻马店市和西平县领导曾多次赴深圳看望慰问英雄家属,处理善后事宜。
李到信的英雄壮举是我们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他充满爱心,不论何时何地都以关爱他人、奉献社会为己任;他敬业爱岗,得到同事和领导的一致夸赞;他诚实守信,处处体现了西平人的淳朴;他与人为善,体现了团结助人、和睦善良的传统美德。正是有了这些可贵品质,才有了他在火灾到来关键时刻的勇往直前、舍生忘死。我们将以这次座谈会为契机,认真总结和深化前一阶段宣传学习李到信活动的成果,把学习宣传活动引向深入,使李到信精神深入人心,把英雄李到信的先进事迹挖掘好、报道好、宣传好,通过道德大讲堂、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活动,大力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我们要深入开展向李到信同志学习活动,学习他奋不顾身、见义勇为的献身精神,学习他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学习他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的大爱情怀。我们要把学习李到信同志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把学习李到信同志所激发出来的热情转化为干事创业动力,建设富强、文明、平安、美丽的新西平。
“开国大典红一师”官兵的骄傲
李到信生前服役部队领导 刘 奎
我们部队为有这样的老兵感到自豪。感谢英雄的父母培养了一个好孩子,感谢西平县委、县政府、县人武部发现了一个好苗子、输送了一个好兵员。
我旅是在改制后由师改旅。我师被称为“开国大典红一师”,因为我师
李到信同志是2002年12月应征到我们部队服役的,他服役的二连是一支战功卓著、英雄辈出的“双大功连队”。英雄的连队造就无畏的战士。李到信同志就是在“开国大典红一师”、“大功连队”、“纪律模范大功连”环境中接受锻炼的。李到信同志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自我要求严格。在连队纪律意识好,从不违反纪律,我师改制后由师改旅,很多人随着撤编走了,部队人少营区大,站岗时轮岗比较频繁,但李到信从来没有脱岗、漏岗、睡岗,始终能够认真负责、履行好职责。二是积极追求进步。由于当时部队改制,义务兵第一年就可以退役,很多兵都走了,但李到信积极要求继续服役。三是能吃苦。李到信在部队时训练很刻苦。2004年4月,连队选了3名同志到教导队参加骨干集训,其中就有李到信,两名同志吃不了苦中途被退回来了,李到信同志坚持到了最后。当年年底,由于工作扎实,李到信受到了旅嘉奖。四是很节俭。李到信生活比较节俭朴素。据连队指导员回忆,退伍的时候他把自己的物品一件一件收拾好,全部带回家。
回去以后,我们会把李到信的事迹进一步宣传好,让这种正能量在我们部队得到更好传递。
家乡父老乡亲和战友眼中的李到信
记者 王振江 丁 振
西平县吕店乡党委书记安宏伟:李到信出生于吕店乡烟墩村,他是吕店父老乡亲的骄傲。今年4月11日,我得知李到信在深圳因见义勇为病情加重的消息后,第一时间赶赴深圳,陪同西平县领导慰问李到信家属。李到信用自己的热血与英勇感动了深圳,更感动了整个中原大地。他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不仅是他对自己严格要求的结果,更是良好家风的体现。李到信去世后,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丧子之痛,他的父母顾大局识大体,从不向单位和个人提过分要求,英雄父母的做法让人敬重和感动。离开深圳的时候,李到信家属给深圳市龙岗区政府相关部门、物业公司、帮助过他们的商会和个人都赠送了锦旗,表达感激之情。
作为英雄所在乡党委政府,我们一定要做好英雄家属的抚慰工作,尽力解决好英雄的家人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医疗及子女入学等方面尽量给予帮助,在三夏和三秋生产中组织乡村干部对英雄家庭进行帮扶,以我们的实际行动来告慰英灵。
邻居张全福:到信这孩子,从小就热心助人。俺侄子张家诚小时候,有一次在村东边的水塘边玩,不小心掉到水塘里,当时水塘边没有人,家诚在水里乱扑腾,到信刚好路过,看到后,衣服都没来得及脱,直接跳到水里,把家诚救了上来。后来,到信不顾自己身上被水塘里的乱树枝划出的血道子,又跑到俺侄子家里叫来大人,抢救家诚。家诚从小就喜欢和到信玩,到信每次回来,家诚都会去找他玩。知道到信的事后,家诚在家哭了半天,说自己还想和大哥哥玩。
还有一件事,让我对到信非常感激。那是2012年冬天,有一次我喝醉酒,摔倒在村东边的石子路上,当时天很冷,我一个人躺在路边,一直到半夜。到信回家途中发现我的时候,我已经冻的全身发紫。到信二话不说,背起我就走,一直把我送到家,并交代家人好好照顾我。
中学老师谢宏伟:到信在学校时就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学生,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他对班上一个腿脚不便同学的热心帮助。他见这个同学行动不太方便,就主动帮他买饭、洗碗,在李到信的带动下,班上有四五个同学也对这个同学进行帮助。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多年如一日做好事,李到信中学期间一直对这个同学进行帮助,无论寒来暑往还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李到信的品格就是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久而久之养成的,他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奉献。他不仅对同学热心帮助,而且对班级事务积极参与。作为班干部,他常常带头打扫校园卫生,无论是打扫清洁区还是厕所,他总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从不怕脏怕累,总是认真负责、勇于担当。
李到信父亲李九周:毛毛(李到信小名)这孩子从小就懂事、孝顺。在深圳住院那几天,他还给我说等他出院了一定要回去给他爷立碑,等他奶过80大寿的时候,要亲自给他奶做一碗长寿面。毛毛从小就听话,10多岁时,我和他妈下地干活,他就会在家做饭,做完饭还到地里帮俺干活。他和他奶感情最好,他在山西打工的时候,听说他奶奶有病住院,从山西回来连家都没回,直接就去医院了,当时我也在外面打工,他在他奶病床前一直照顾了五天五夜。
妻子于克敏:我和到信结婚10年了,在这10年里,我们没有红过脸。刚结婚那几年,我们一起出去打工,那几年是我俩最美好的时光。孩子出生后,我俩就聚少离多了,不是到信出去打工,就是我出去打工。每次从外地回来,到信都会给双方父母买东西,对待俺爸妈和他爸妈一样亲,对我更是很体贴。在深圳打工的时候,到信和业主关系处得很好,业主从香港给到信带回来的曲奇饼、月饼,到信都不舍得吃,都会寄回来,让我和小孩儿吃。
我记得最深的是2011年,到信因为有病没有出去,我一个人在外面打工,俺爸在水塘里逮了两条大鱼,说让到信好好补补身子,可是到信舍不得吃,非要等我回来了一起吃,俺孩子看见了,想让到信做红烧鱼吃,到信对孩子说:“你妈妈在外面打工很辛苦,咱等你妈妈回来了一起吃,好不好?”这两条鱼,到信精心养在桶里,怕鱼瘦了,他每天都准时给鱼喂食,一直等到我春节回来,到信才把鱼杀了,给我做了红烧鱼。看着做好的鱼,我心里既感动又甜蜜,为有这样体贴的丈夫感到高兴。可惜现在,到信再也回不来了,再也没有人为了等我把鱼养两个月了。
战友常军彦:我到部队的第二年和李到信成为战友,那时的李到信给我的感觉就是能吃苦、心肠好。记得2004年部队选拔身体素质好、思想品质好的人员参加集训,当时集训时间是半年,有的人训练不到一个月就因为吃不了苦要求归队,但到信不但坚持到最后,而且很好地完成了训练任务,多项指标都是优秀。在集训的第一个月,到信胳膊上的血块和衣服贴到一起,一个多星期到信都不能换衣服,一脱衣服连皮都扯下来了,但他没说一个苦字。到信多次受到部队嘉奖,还被评为优秀士兵。这件事让我们连队的人都很佩服他。还有就是他为人热心、对战友很好。我们去山东聊城进行光缆施工的时候,每人负责一段施工路段,到信干活又快又好,不怕苦、不怕累,到信经常是干完自己的活又去帮助我们干活。
图为英雄李到信家乡代表与会。
图为中央、省主要新闻媒体组成采访团集中宣传报道。
图为李到信英雄事迹座谈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