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统泉
目前,我市小麦已全部进入扬花灌浆期,是小麦最终产量的形成期,也是争取粒重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预防旱、涝、风、病虫、倒伏等自然灾害的关键时期。现提出如下管理措施:
1.适时浇好灌浆水。灌浆期是小麦籽粒产量的最终形成期,对小麦丰产有着重要的影响。此期对水分需求较多,灌浆期是否灌水应根据多种因素综合确定。灌浆水灌得好,不仅满足小麦灌浆对水分的需要,而且还可降低地温、稳定地温,可防根系早衰,有以水养根、以根保叶、以叶保粒的作用。此期浇水不能大水漫灌,因小麦灌浆期根系活力已减弱,若水量过大,氧气不足,会使根系窒息腐烂,植株很快死亡,千粒重显著下降,不仅不会增产,反而会贪青晚熟或倒伏。
(1)看天。若小麦灌浆期出现一次降水量
(2)看地。土壤肥力高、墒情好的地块可不浇灌浆水,而土壤墒情不足的麦田则应浇灌浆水。
(3)看群体浇水。群体偏大、生长过旺、具有倒伏风险的地块尽量不浇灌浆水,否则一旦出现倒伏,产量降低更多、风险更大。注意:灌浆期浇水时要做到小水轻浇,并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大风雨来临前严禁浇水,以免引起倒伏。
2.防病治虫,“一喷综防”。小麦灌浆期是多种病虫发生危害高峰期,也是提高小麦千粒重的关键时期。主要防治虫害对象有麦蚜和吸浆虫,防治病害有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锈病及叶枯病等。防治蚜虫亩用24%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3.叶面喷肥增粒重。在小麦扬花后、灌浆初期,叶面喷施1%尿素加0.2%磷酸二氢钾溶液1次~2次,千粒重可增加
4.预防早衰。开花后若麦叶黄绿,有早衰征兆,则可以结合喷磷酸二氢钾加喷尿素,尿素浓度为1.5%~2%(切忌过浓),磷酸二氢钾浓度为0.2%。因为尿素最容易被叶子吸收,并有刺激生长的作用,对防早衰、增粒重有较好的效果。
5.防止小麦倒伏。“麦倒一把草。”小麦倒伏后,叶片重叠,光合作用受到严重影响,养分运输也受阻,成熟延迟,对产量影响很大,一般倒伏减产20%左右,严重者可达40%~50%。倒伏一般发生在抽穗以后,倒伏愈早,减产愈重。严防大水漫灌,特别是大风来临前严禁浇灌,确保小麦不倒或少倒。
6.预防干热风。当预报有干热风或遇到气温
7.及时拔除禾本科杂草。由于节节麦、野燕麦、雀麦等恶性杂草繁殖快、危害重,又比小麦成熟早,其种子随着不断成熟而脱落于地表,到小麦成熟时大部分种子已基本落地,给明年留下隐患。因此,有节节麦、野燕麦、雀麦等禾本科恶性杂草发生的麦田,要结合其他农事活动及时拔除干净,并带出田外,将其消灭在结籽之前。
8.适时收获,安全贮藏。适时收获是丰产丰收的重要保证。据试验证明,小麦千粒重在蜡熟末期为最高,所以此期收获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收获越晚千粒重越低。收获后,有条件的地方应晾晒l天~2天后再脱粒,这样一般可以提高千粒重
(作者系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驻马店综合试验站长、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