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工资性收入 增加经营性收入 增加政策性收入
西平县让农民鼓起钱袋子过上好日子
本报讯 (记者 丁 振)为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让农民装满粮囤子,挎起菜篮子,鼓起钱袋子,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挺起腰杆子,真正使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近年来,西平县把农民增收作为核心任务,积极开拓思路,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农村经济呈现质量高、结构优、效益好的良好局面。2014年,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9153元,同比增长12.5%,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
广辟就业渠道,增加工资性收入。要想农民快致富,必须找好就业路。该县把建设产业集聚区、承接产业转移与促进农民转移就业结合起来,依托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机械电子制造等优势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农民实现就近转移,家门口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同时,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使更多的农民通过诚实劳动、实干创业得到更多实惠。此外,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加大农业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力度,培育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使他们从农业发展中得到更多收益。
挖掘内部潜力,增加经营性收入。该县在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生猪、牛、羊、鸡等规模养殖,提升规模效益的同时,扩大蔬菜、花生、大豆等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基础上,努力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农民增收。该县把土地流转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牛鼻子”,完善县、乡、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引导农民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实现外出务工农民通过务工增收、种地农民通过土地规模经营增收,让农民得到实惠、尝到甜头,解决农民惜地情绪和不愿放手土地的问题。该县还大力培育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专业大户经营、农场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形式的规模经营,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
强化惠农补贴,增加政策性收入。该县严格落实和完善农产品价格、生产补贴等政策,让农民更多分享公共财政收入增加的好处。同时,推进精准扶贫,做好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积极争取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到户增收项目等扶贫资金,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