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依法行政 维护司法公正
——市人大代表热议坚持依法行政、树立法治思维
记者
今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坚持以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高效政府、廉洁政府为重点,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政府治理水平。代表们围绕树立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市场思维市场方式,坚持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等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真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检察权在阳光下运行
加强人大监督,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体现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
“检察机关应按照宪法要求,坚持在开展检察工作中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在接受人大监督中强力推进检察工作,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聂旭光代表说,检察机关接受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宪政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检察机关每年依法向人大代表及社会各界人士报告一年来所做的工作,是检察机关依法接受人大监督和社会各界民主监督的过程;是检察机关充分尊重人大代表及社会各界人士,赢得理解和支持的过程;也是检察机关自觉强化自身监督,构建阳光透明司法机制的过程。
聂旭光说,检察机关要牢牢把握改革发展新特点,着力服务中心工作;牢牢把握公平正义新期待,着力加大法律监督力度;牢牢把握法治建设新方向,着力促进依法行政;牢牢把握作风建设新要求,着力打造高素质检察队伍;牢牢把握接受监督新挑战,着力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要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检察机制,真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检察权在阳光下运行。
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来办理每一起案件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就要求司法队伍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办理每一起案件。”曹平代表说。司法队伍素质的高低、公正廉洁的程度,是影响司法的效力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强司法队伍建设,提高司法的效力。
曹平说,在司法领域中,冤假错案不仅涉及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更涉及社会的公平正义。过去的2014年,一系列冤假错案的相继披露,不断冲击着公众的心理底线。“万分之一的错案”,对于当事人而言,就是“百分之百的不公平”,对维护司法公正也是“百分之百的损伤”。因此,冤假错案对司法公信力的影响是致命的。
“要提高司法的效力,维护司法的公正,必须从减少和杜绝冤假错案上入手,冤假错案少了,司法的效力自然而然就上升了。”曹平强调。
落实行政案件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
“2015年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启动之年,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具有重大意义。”杨洪波代表说,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将于今年5月1日实施,其中规定: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同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认真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杨洪波说,行政首长出庭应诉,与行政相对人平等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倾听相对人的陈述,接受相对人的质询,面对面辩论,平等的诉讼地位,就不会使相对人产生“官官相卫”的错误心里。这样有利于提高行政机关的执法水平,了解执法中的不足,同时也可以缓解相对人与行政机关之间的矛盾,推动案件的顺利解决,从而提升政府形象。
“落实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相关规定,有利于行政首长摆正自己的位置,消除特权思想,与行政相对人公平争讼,维护司法公正。”杨洪波代表说。
营造全民知法、守法、护法的法治氛围
“要建立健全法制教育机制,努力营造全民知法、守法、护法的法治氛围。”孙耀强代表说,要让普通民众对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各项权利和义务有着比较清晰的认知,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善于依法维权,尤其是党政领导干部更要带头树立法治意识。
孙耀强说,要开展大范围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在人口密集地、车站、商场和主要街道制作固定永久性法制宣传设施,营造外部法制宣传氛围。要通过广泛开展法律服务和结合个案调解,有针对性地宣传有关法律法规,以案说法、以案学法,以此增强当事人及周围群众的法律意识。
孙耀强说,普法宣传还要充分发挥文化站、剧团专业队和群众业余队的作用,创作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在城乡巡回演出,使法律条文更形象直观,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灵动性、趣味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