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建国 潘 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落马的国企负责人中,不乏错把自己当“任性老板”的典型。他们权欲观念膨胀,利用国有资本雄厚、行业优势明显等特点,在企业收购重组、招标投标、投资入股、股权转让等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中,将分管领域当成私人领地,将国家资源和国民财富当成自己的私产,大搞“一言堂”,诸事“一把抓”,利用职权靠山吃山、吃里扒外、损公肥私,有的甚至沦为贱卖国家资产的“败家子”、监守自盗的“守门人”、无法无天的“土皇帝”,从中谋取违法利益。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国企领导错误的“任性老板”角色定位必然为贪腐埋下祸根。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国有资产属于全民所有,绝不是任何个人的私产。一些国企负责人本应只是资产管理者,却利用公权肆无忌惮地谋取私利。这不仅暴露出他们自由裁量权过大,决策权、执行权甚至人事权、财权集于一身,缺少有效监管的制度漏洞,更折射出他们底线失守、道德堤坝崩溃的现实。
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发生重大腐败问题,会产生极其严重的经济危害和政治危害,不仅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流失,还会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今年,中央继续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一方面,要坚决肃清那些“国企蛀虫”,依据党纪国法严肃处理,给人民群众一个交代。另一方面,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堵住制度漏洞,坚持找病根、治病树、拔烂树,加大治本力度、加强制度建设,从根本上保证国有资产不受损失。而作为国企负责人,面对新形势,自身一定要牢固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摆正自己的位置,切实做到心有所守,行有所戒,不能当错位的“任性老板”。
(新华社北京4月1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