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5年04月15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冷静看待“互联网汽车”

发布时间:2015-04-15 08:08:52  

冷 宇

近段时间,“互联网汽车”成为汽车行业中最热关键词,其受关注的程度不亚于新能源集中爆发的时期。有舆论认为已经到了“互联网汽车”元年,但笔者认为“互联网汽车”目前还停留在概念阶段,诸多基础环境尚未完善,想真正推出智能化的“互联网汽车”还需时日。

实际上,“互联网汽车”并不是一个十分准确的名词,获得更广泛认可的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联合编著的《2014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中提出的“车联网”概念。该报告给“车联网”所下的定义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分别与车、路、行人及互联网等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是能够实现智能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网络。也就是说,“车联网”绝不仅仅是将汽车接入互联网这么简单,打造“车联网”的汽车要从提升配置智能化开始,逐渐搭载先进的辅助驾驶系统,最终实现无人驾驶。这将改变汽车本身的属性,不仅是对汽车的一个全面升级,更是对大交通的升级。该报告也指出,车联网将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新机遇。

其实,各大国际车企均在研发智能汽车,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路测,苹果等公司也在强力推进相关项目,但都没宣布短期能造出“互联网汽车”,因为真正智能汽车需要很多基础条件的支持。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车联网”其中一项便是车与车之间的沟通,而这样的沟通需要相关通信模块和协议的支持,想让所有车企达成一致并非易事。另外,“车联网”的发展必然依托于通信网络,虽然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正在组织研究5G网络来支持智能汽车的发展,但是目前汽车4G网络还未普及,5G网络何时推出尚无法推断。从长远来看,智能汽车的最终阶段——无人驾驶的实现,需要智能化大交通的支持。

不可否认,“互联网汽车”将带来全新的投资机会和广阔的市场,提早投身其中能够抢占先机,但国内的自主车企不能头脑发热、好高骛远,还需脚踏实地造好车,制订好翔实的研发规划,冷静而理性地看待“互联网汽车”。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