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军民 通讯员 王化远 陈继华
“合作社成立以来,我与社员结成了经济利益共同体。我们本着诚实守信、合作双赢的发展原则,达到了合作社与社员共同致富的目的。”说这话的人名叫鲁新爱,他是市政协委员、正阳县人大代表、正阳县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2006年,鲁新爱牵头成立注册了正阳县第一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2014年底,合作社帮助150个贫困家庭,依托食用菌栽培摆脱了贫困,实现了大家共同富裕的目的。我个人先后通过县人大、县委统战部、团县委、县妇联,为贫困学生捐资52000元,尽自己微薄之力回报社会。”谈起创业的艰辛,鲁新爱娓娓道来。
合作社成立前,鲁新爱发动3名下岗职工和2名农民入股,共同组建了合作社。他们每人出资5000元,鲁新爱出资20000元,用于食用菌栽培。2006年秋,他们租赁了本县新阮店乡老电影院作为栽培场地,购买了旧油桶当锅炉,采购了玉米芯、棉子壳为原料,把筹集到的45000元钱,投到了金针菇栽培上。
凭着对食用菌事业的热爱,鲁新爱购买了有关书籍和报纸杂志边干边学。装袋、蒸锅、接料、灭菌,6个人干得热火朝天,可等到该出菇的时候,却迟迟不见动静。他们每天盼星星、盼月亮,一直等了很长时间才出菇。出的菇如人的小指,没有金针菇的细小,由于出菇时间晚,错过了腊月销售旺季,又加上质量不好,导致产品销售困难。3月底出菇结束后一算账,投入的45000元本钱只卖了12000元,赔了33000元。
鲁新爱说:“跌倒了就要爬起来,不能就这样算了。”他把几个人召集到一块,分析赔钱的原因和工作中的失误,最后得出结论:栽培金针菇,技术含量高,光靠看书不行,因为气候不同,管理的要求也不同。“今年赔了不要紧,只要大家坚持干,今年赔的钱明年赚了给大家补出来。如果明年再赔了,算我的,赚了大家平分。”
第二年,鲁新爱自费带大家到河南省汤阴县、安徽省阜阳市、福建省古田县学习了20多天。回来后,他个人到信用社贷了50000元,又找亲戚朋友借了50000元,在县计生委生态园内干了起来。鲁新爱与他们签订了协议,当年不让他们出钱,只出工,赚了平分,这给他们鼓足了劲。有了失败的教训,加上精心管理,虚心求教,当年底金针菇长势十分喜人,质量、产量都有新突破。2008年春算账后,除收回成本外净赚13万元。鲁新爱给每位社员分了20000元。
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鲁新爱每年都在合作社抽出管理人员,对村民进行入社培训,教他们学习和掌握食用菌栽培技术。在村民栽培食用菌期间,他遵守承诺提供产前原材料供应、产中栽培技术指导和产后产品回收销售。对贫困户供应菌种收半价,对特困户免费供应菌种、免费指导、免费送栽培材料。近7年,鲁新爱仅产业扶贫、技术扶贫一项,合作社就为特困户免费发放菌种3.
鲁新爱说:“成立合作社的宗旨就是自愿入社、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随着合作社实力的增强,成立9年来已带动全县19个乡镇1860户农民社员入社,依托食用菌产业发家致富,从未让一户有志于食用菌产业的群众为难。”2014年,食用菌合作社社员栽培各类食用菌310万袋,实现销售收入8600万元,社员户均年增收2.5万元。
也在这一年,该县食用菌基地已发展到25个,黑木耳完成了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双认证。合作社注册了“俊恒”“正阳正美”商标。社员通过合作社的品牌及网络销售渠道,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了农业增效、社员增收。鲁新爱据此增强了广大社员依托食用菌产业致富的信心。
鲁新爱创办合作社的成绩,得到了上级肯定和支持。他本人也先后获得全国“百佳农产品经纪人”“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致富标兵”“驻马店市首届青年创业奖”“驻马店十大三农新闻人物”“驻马店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