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5年04月01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强化载体建设 助推天中崛起

发布时间:2015-04-01 08:01:45  

——我市产业集聚区、“两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发展综述

记者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一个载体四个体系”的重大决策部署,抢抓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着力培育产业集群,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产业集聚区、“两区”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快速推进,成效显著,为我市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集聚区:打造驻马店经济升级版的核心增长极

2008年以来,驻马店市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抓手,按照“三规合一”“四集一转”的要求,在天中大地激情演绎产业集聚发展的生动实践。

2014年底,全市11个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105平方公里,入住规模以上企业776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6亿元,占全市的65%;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加值、利润分别达到1710亿元、380亿元和108亿元,分别占全市的78%75%72%,有三个产业集聚区被省政府认定为一星级,已形成四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其中食品加工已列入全省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计划。

2014年,驻马店装备产业集聚区被授予“河南省‘十先’产业集聚区”,市产业集聚区、泌阳县产业集聚区、平舆县产业集聚区晋升全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此前,上蔡县产业集聚区被授予2010年度“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平舆县产业集聚区被授予2011年度“河南省‘十先’产业集聚区”,泌阳县产业集聚区被授予2012年度“河南省‘十先’产业集聚区”。

11个产业集聚区,11块充满活力、魅力和引力的区域,初步形成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医药化工、轻工纺织、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六大产业集群,已成为集聚建设富强驻马店、文明驻马店、平安驻马店、美丽驻马店的核心力量。

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市共规划商务中心区5个、特色商业区5个(不含新蔡县商务中心区),除汝南县特色商业区外,其余选址均在新区(汝南县特色商业区面积1.01平方公里,其中35%在老城区,65%在新城区),总规划面积15.8平方公里。

目前,我市5个商务中心区和5个特色商业区建设全面启动,建成区面积已达6.5平方公里,在建总投资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57个,计划总投资240亿元,去年完成投资70亿元,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先后入住、投资兴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旅游、科技孵化等新兴业态发展势头强劲。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心灵驿站、田园新城”

驻马店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于20129月获批以来,按照“规划引领、基础先行、融资开路、片区突破”的总体思路,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商务中心区建设为重点,拉开驻马店示范区框架,打通三条道路(开源大道、商桐路、雪松大道);强化产业支撑,加快启动三大片区开发(石武高铁大临用地、都市农业示范区、休闲度假旅游功能区);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打造多元化投融资平台,逐步理顺管理体制,努力实现示范区“一年打基础、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十年见成效”的总体目标。

驻马店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总规划面积148平方公里,以建设“心灵驿站、田园新城”为总目标,通过国际招标,已编制了空间规划、总体规划和部分片区详细规划,形成较为完善的规划体系。示范区虽然批复较晚,但这两年来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红星美凯龙、洲际酒店、碧桂园、恒大集团、省水投、省铁投等国内知名企业投资兴业,中部总投资650亿元的高铁城市综合体片区、北部总投资50亿元的都市生态农业片区、总投资120亿元的休闲旅游养生片区开发已全面启动。

 

典型介绍

汝南县产业集聚区

汝南县产业集聚区总规划面积19.3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面积8.9平方公里,入住企业109家,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2014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1亿元,增长3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亿元,增长13.3%。经过近年来快速发展,已形成以新能源电动摩托车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集团引进。汝南县密切跟踪国内外新能源电动摩托车发展趋势,研究市场需求,聚焦新能源电动摩托车产业,集中力量在浙江台州、江苏无锡、天津三大新能源电动摩托车生产基地,开展集团化精准招商。从无到有,先后引进了15家电动摩托车整车生产企业和32家零部件生产配套企业,整车产量突破150万辆,配套零部件产量200万套。浙江台州新能源电动车产业体系已整体转移到汝南县。

龙头带动。汝南县立马电动车作为最早引进的电动摩托车生产龙头企业,整车生产能力达70万辆,目前在全国各地代理商达2200家,销售网点达6000个,产品出口美国、日本、德国、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立马的龙头带动,形成了雁阵效应,绿佳、虎妞、奔的等国内知名电动车生产企业纷纷落户汝南;海翔模具、迅达电动车、顺天车业等相关配套零部件生产商相继跟进,电动摩托车产业集中集聚效应迅速形成。

链式发展。汝南县产业集聚区已初步形成了集产品研发设计、零部件生产、整车组装、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于一体的新能源电动摩托车产业链条,并建立了省级电动摩托车研发检测中心,配套建设了5.2平方公里的大型物流园区;除整车生产外,车架、仪表、电机20多个系列的电动车零配件和部分关联配套产品,基本实现园区内生产供应,降低了生产成本,拉长了产业链条,促进了产业链式发展。

产城融合。汝南县加大产业集聚区内村庄整合搬迁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形成了“三横五纵”道路网,变电站、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已建成投用。已建成保障房48万平方米,可入住务工人员和当地群众2万多人,并配套建设了商业、教育、卫生、餐饮、通迅等公共服务设施,产业集聚区内从业人员达2.1万人,通过产业集聚区发展,实现了产城融合,拉动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形成了产城互动的良好局面。

机制创新。汝南县不断完善产业集聚区发展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解决产业集聚区发展中各种问题;实行套合管理,严把项目投资强度关、节能环保关、经济效益关,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建立了产业集聚区综合服务中心,实行项目审批、证件办理、用工服务、融资担保全程代办制,直接为企业提供人力培训、产品展示、检验检测等综合性服务,年培训企业员工8000人;通过机制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汝南县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态势良好,集聚效应正在逐步壮大,已成为吸引沿海电动摩托车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去年以来又经过密切跟踪、驻地招商、多次洽谈,已达成协议,计划2015年再引进江苏无锡雅迪、台铃、新蕾、天津小刀、北京中能东道等知名企业入住,项目总投资突破30亿元,全县电动车整车产量达200万辆,配套零部件300万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0亿元。到2020年,将汝南县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电动摩托车生产集散地,整车产量达600万辆,配套零部件800万套,主营业务收入800亿元,主导产品将向个性化、多功能、多领域、多品种延伸,形成更大规模、更完善的产业体系。

汝南县特色商业区

汝南县作为千年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商业区建设结合了自身历史文化优势、特色资源和产业基础,进行规划建设。总规划面积2.6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6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投资27亿元,已入住企业38家,进驻个体经营户1000家,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0个,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6亿元,吸纳就业6000人,按规划已初步打造形成了三大片区:

一是围绕新能源电动车产业,打造以中汇国际商贸城为代表的商贸物流片区,建成后将成为集批发零售、信息服务、商务办公为一体的国内重要的新能源电动车特色交易市场,实现二、三产业共聚共生,互动发展。

二是充分利用汝南特色风味名吃传统,以北门里名吃为代表形成天中特色饮食文化街,目前已入住商户65家,年接待八方食客达30万人次。

三是深入挖掘汝南千年名城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以亚洲最大的寺院——南海禅寺为依托,构建宗教文化旅游片区,目前莲花广场已建成,古塔金街项目已完成投资3.6亿元,民俗风情街、南海禅韵文化街、滨河休闲街等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

2015年底,汝南特色商业区营业收入达到20亿元,实现税收1.2亿元,从业人员6500人以上;到2020年,营业收入达到45亿元,实现税收3亿元,从业人员达2.5万人。

市商务中心区

市商务中心区规划面积2.38平方公里,重点打造商务服务、高铁商贸、文化创意、生活配套四大功能。

市商务中心区依托全市900万的消费人群、65万城区人口以及河南省高铁第二客流量的优势,按照“四集一促”的总体思路,围绕“集聚、特色、服务、融合”做文章,为老城区、产业集聚区、示范区提供高端金融、信息、研发、商贸、文化等产业服务,并通过商务、商贸等同类和相关企业集中布局,形成专业分工、协作配套、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高端服务业集群。通过商务中心区建设,促进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推动形成三产联动发展态势,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目前,先期启动商务中心区0.66平方公里的核心区,7宗建设用地已成功挂牌出让,规划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比重达90%,计划总投资100亿元,入住规模或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10家,已完成投资13.6亿元,东方今典集团高铁新城、同信城市广场及蓝天集团世贸中心、置地集团国际广场等项目正加紧建设,2015年计划完成投资30亿元。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