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平舆县的丝弦道是一种以丝弦伴奏、坐唱为主的曲种.它以中州古词为主体,并在发展过程中与鼓子曲互有借鉴和渗透。丝弦道由清末民初的曲艺活动家、作家万道同所创作。丝弦道曲调古朴、柔美,旋律流畅,唱词通俗生动。上世纪初,以平舆、汝南为中心,在整个豫南地区流行。它属于曲牌类联缀体,主要的曲牌有阳调、满洲、纽丝、剪剪花等,与古子曲的曲牌名称相同,但曲调不同。它演唱夹说带唱,或者数板,演唱者既是演员又兼伴奏。主要的乐器有坠胡、四胡、琵琶、古筝、瑟等。丝弦道的曲调、风格是多样化的,有的是哀婉低沉、细腻抒情,有的却很活泼俏皮、爽朗明快,非常流畅。代表剧目有:《小秃劝妻》、《李豁子离婚》、《拴娃娃》、《看洋焰火》等。2005年10月,沉寂多年的稀有曲种丝弦道出现在河南省第二届民间文艺汇演的舞台上,它以独具魅力的艺术特色,连摘表演奖、音乐奖、伴奏奖等八项金奖,成为令人瞩目的焦点。2007年2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佳瑞 辑自市政协文史委《天中记忆·文化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