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5年03月16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心撑起一片天

发布时间:2015-03-16 08:23:07  

记者 通讯员 李红锐 李书令

烟草公司一个普通的客户经理,妻子下岗多年,且沉疴缠身,一双儿女都正在求学。然而,谁会想到他却默默无闻地抚养无家可归的姐妹俩,用爱心演绎着烟草人感恩社会、回馈家乡的传统美德。他就是驻马店市烟草公司上蔡县分公司职工朱文鹏。

 

一个承诺 撑起一个家

 

对朱慧和朱巧姐妹俩来说,2013年真是祸不单行。年初,久病的父亲朱云霄突然病情加重,让这个本已风雨飘摇的家更加岌岌可危。一个月后,父亲撇下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和她姐妹俩撒手人世。此后,母亲的疾病日趋加重,进而到了神志不清的地步。有一天,母亲突然点燃自家的房屋后出走了。两个孩子望着曾经遮风避雨但却成为一片灰烬的家,感觉天真是塌了!

不久,村干部找到了在外寻找母亲的姐妹俩,召集朱家的亲朋邻居商议她们的抚养问题。刚开始,一屋子人都在同情中沉默,私底下也在盘算自家的事。长时间沉寂后,姐妹俩的一个表姑开口说:“慧啊,书就别读了,高中到大学少说也得十来万,上哪弄那么多钱啊!”另一个远房叔叔也附和道:“是啊,你也老大不小了,干脆早点打工挣钱算了。再说了,大学毕业了还得去打工……”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

两个女孩神情黯然地坐着,像温顺的羔羊无助地听亲友指画她们的命运……

接到消息的朱文鹏匆匆赶到,刚坐稳就看到两双渴望读书却又绝望的眼睛,便站起来说:“要不,还是让俩孩子上学吧,多学点文化就是打工路也宽些,这些钱我来想办法……”一句简单的承诺要承载多少艰辛,这让在座的亲戚们始料不及。

于是,朱文鹏夫妇就把姐妹俩接到家中,把女儿的房间腾给她们,让她们尽情享受家的温馨与幸福。

 

一次偶遇 结下不解之缘

 

说起朱文鹏和这姐妹俩的事儿,还得从2008年说起。

一次,朱文鹏夫妇回老家上蔡县蔡沟乡火神村办事,在村头看到一个八九岁的女孩,头发凌乱、衣衫褴褛,深秋了还穿着露脚趾的单鞋,显得十分扎眼。那一幕深深刺痛了朱文鹏夫妇的心。

办完事后,朱文鹏就向弟弟详细询问了这个女孩的家庭情况。弟弟说,她是本村人,父亲朱云霄常年体弱多病,母亲患有精神疾病,还有一个正在读初中的姐姐。家里一贫如洗,乡亲们偶尔也周济一点,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朱文鹏夫妇不顾弟弟劝阻,执意走进了她们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低矮残破的旧屋。屋里凌乱不堪,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暮色四合,别家都灯火通明,诱人的饭香随风飘来。而勤奋的姐妹俩却趴在一张一摇三晃的矮桌上,在昏黄的油灯下学习,间或姐姐还要往灶台里加些柴,翻动一下正在煮的菜粥。看到这些,朱文鹏夫妇内心一阵阵发酸,眼睛湿润了。朱文鹏顺手从衣兜里掏出500元钱,放在姐妹俩正在学习的小桌上,拉着妻子匆匆走了。

回到家,朱文鹏夫妇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们决定要帮助这个赤贫、苦难的家庭。

于是,隔三差五他们就去火神村朱家看看,送点衣服和食品等,解决一下朱家的实际困难。对于两个尚在念书的孩子更是牵肠挂肚。

 

一个家庭 充溢着暖暖爱心

 

其实,在抚养朱慧姐妹俩的问题上朱文鹏也曾犹豫过,毕竟他家并不富裕。妻子张云霞1993年就下岗了,平时靠打零工补贴家用,可前些年,又患上了高血压、糖尿病,中药、西药一天也没有间断过;女儿朱琳在西北大学读书,儿子也正读高中,家庭的重担压得朱文鹏喘不过气来。

就在朱文鹏寝食难安之际,远在西安的女儿朱琳安慰道:“我的生活费可以减半,我们苦点难点也要帮助她们!”儿子朱榕根说:“以后我不要零花钱了,我可以和姐姐、妹妹一样艰苦朴素。我们在一起还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呢。”

一双儿女掷地有声的话语更坚定了朱文鹏收留姐妹俩的信心和决心。

从此,朱文鹏夫妇将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精打细算操持着家。张云霞更是节衣缩食,除了为四个儿女舍得花钱外,对自己总是抠了又抠,几年来没舍得买一件新衣服,有时间身体不适,就咬牙扛了过去。

 

一份爱心 喜获幸福的喜悦

 

朱文鹏虽然只是普通的职工,但是他和爱人却拥有金子般的心。平常无论朋友邻居谁家有困难总是热心帮助。对于朱慧姐妹俩的生活、成长更是无微不至的关心。

20096月的一个夜晚,朱文鹏夫妇买来水果和牛奶到朱慧学校,可找遍了教室和宿舍都没找到她,这可急坏了他们。朱文鹏夫妇一边满学校寻找,一边不停自责:“都怪我们对闺女关心太少,也不知道她都想些啥。要是她逃学了、学坏了,那不把孩子的前程给耽误了……”最后,他们在教学楼四楼走廊微弱的灯光下,找到了正在专心看书的朱慧,喜出望外的夫妇俩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从此,在朱慧几年的高中生活里,朱文鹏夫妇经常定期看望她。

2009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朱文鹏夫妇一直记挂着姐妹俩的冷暖。一天中午,他们买来暖水袋给朱慧送去,当看到朱慧床上只有一床破旧的薄被,身穿单薄的旧袄,吊脚单裤下赤裸着双脚时,夫妇俩心里像针扎一样难受,他们立刻买来棉被、棉衣和棉鞋袜。几天后,朱文鹏夫妇再次去时,朱慧惊喜地说:“阿姨,这鞋太暖和了,这两天我的脚暖得发痒。”朱文鹏夫妇心里“咯噔”一下,这少不更事的孩子脚都冻伤了还不知道呢。于是,他们连忙买来冻伤膏细心地给朱慧涂在冻伤处。

由于家庭接连变故,特别是住进朱文鹏家后,拘谨、内向的性格让朱慧姐妹俩更加封闭和自卑。为了消除两个孩子的思想包袱,朱文鹏夫妇一有空就到学校看望她们,找班主任了解情况,周末还会送上可口的饭菜,许多同学都误认为朱文鹏夫妇就是她们的亲生父母,姐妹俩也乐得这样,也为有这样的家长而自豪。

2013年高考,朱文鹏夫妇又接又送,生怕孩子出半点差错。用张云霞的话说,亲女儿可以独立,可这个女儿不顺利考完试就是放不下心啊!

当年朱慧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辽宁大学,朱文鹏夫妇为她准备学费和生活用品,送她一程又一程,叮咛一遍又一遍。暑假期间,朱慧多次提出想留校打工。可为了孩子的安全,朱文鹏夫妇坚决不同意。为了方便朱慧假期学习,朱文鹏又毫不犹豫地花4000元钱买了台电脑。

20137月,经过朱文鹏多方努力,朱巧转入上蔡县“红丝带家园”求学,20149月又顺利升入上蔡三中。朱巧性格乖巧,对新生事物接受很快;但又性格要强,无论啥事都不愿吐露心声。

一天傍晚,张云霞拖着疲惫身体回来时,却看到朱巧在门外徘徊。心生疑虑的张云霞便问:“放学了,咋不进家?”这一问不要紧,朱巧顿时泪水涟涟。原来她在学校被调皮的同学骂成是没爹妈的野孩子。听到这话,张云霞眼里噙满泪水,一下子把朱巧揽在怀里说:“乖女儿,我和你文鹏叔就是你爹娘。爸妈以后不会再让你受半点委屈了……”

还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到吃晚饭时朱巧还没回来。朱文鹏在院内一连找了三次,最后才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她。他内心一颤,立刻明白了是咋回事儿。于是,就拉着朱巧到客人面前郑重地介绍:“这是俺家的小女儿巧巧,在四个孩子中她最聪明可爱……”一句话把怯怯的、自卑的朱巧拉回到温馨的家庭氛围中。

朱巧也有不让人省心的时候。步入中学之后,朱文鹏感觉姑娘大了,该有零花钱了,就给了她200元钱,可没多久,朱巧的电话就欠费了,张云霞就立即给她交了50元钱,可不到20天又停机了。张云霞就查了朱巧3个月的电话费,分别为80元、60元、100元钱,而且上网占了大部分费用。朱文鹏夫妇警觉起来,生怕懵懵懂懂的孩子误入歧途。

朱文鹏夫妇就合计:“咱抚养孩子不能只想着别饿着、别冻着她们,更重要的是能让她们健康成长,将来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于是,张云霞就耐心开导朱巧。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夫妇俩坚持和努力,朱巧终于走出迷途,学习更加刻苦,成绩也更加优异了。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寒沙始到金。这些年,朱文鹏夫妇虽然苦点累点,但是辛勤付出换来了幸福的喜悦,四个孩子各个成绩优异,家庭和睦。未来正向这个家展开绚丽多彩的画面。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