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5年03月03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草根老板的草根情

发布时间:2015-03-03 08:54:27  

——中国文明网《好人365》专题讲述“农民工司令”张全收的精彩故事

记者 刘华山

他是一个从豫南大地走出的农民老板,拥有万名员工。从走出家门的那一刻,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过去,一直怀着感恩的心去帮助身边曾经像他一样的打工者,去帮助和他父母一样曾在农村吃苦受累的老人。

他就是张全收,深圳市全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10多年安置农民工就业200多万人次,公益捐款数千万元。在河南、在深圳,他的名字被无数人记住。从2005年度“感动天中”十大人物到2006“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再到201412月荣登“中国好人榜”,张全收从草根一路走来,依然保持那份草根的情怀。

今年228日,张全收荣登中国文明网《好人365》专栏第177期封面人物。该专栏以专题形式全景讲述“农民工司令”、“草根贴心大哥”张全收10多年安置农民工就业200多万人次、公益捐款数千万元的感人故事,受到全国广大网友的关注和点赞。

“农民之子”张全收

张全收,来自上蔡县朱里镇拐子杨村,高高的个头,红红的脸膛,面对采访,他淳朴一笑:“我就是一爆玉米花出身的打工仔。”

说起自己的事,张全收感慨地说:“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我经历的苦难也不少,成功失败,失败成功,一路走来,很不容易。”

张全收出生那年,当地庄稼丰收,天天都梦想着吃饱穿暖的祖母给长孙起名“全收”,取“全部丰收”之意。16岁时他做爆玉米花生意,此后,卖冰棍、烧砖、当炊事员蒸馍、当油漆工……这一切都没能难住这个农家小伙儿。

当年张全收借了25元钱只身闯深圳。从开餐厅,到做汽车站“客运总代理”,功夫不负有心人,1999年,他有了一些资金,开始向实业进军,开办了深圳全顺玩具加工厂。混出模样的张全收没顾上摆“老板”架子,就将目光放在了更多打工仔身上。

几番尝试,张全收注册了一家专门招收河南农民工的劳务派遣公司。由于他的古道热肠、草根情怀,跟随他工资有保障,农民工兄弟姊妹们都愿意跟着他干,公司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名声越来越响,投奔他的人也越来越多。对于慕名前来的老乡,张全收大气地为公司“代言”:“我的名字叫‘全收’,公司叫‘全顺’,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只要是河南人,年龄在16岁至45岁之间,能干活,我全收。”

“贴心大哥”张全收

“我们找工作,有全收哥操心;我们待工了,有全收哥包吃包住发工资。我一百个放心、一百个舒心。”在深圳打工的小王这样说。

张全收不仅要为农民工找到合适的工作,还要让农民工获得“家”一样的温暖。张全收就是这个“家”的“长兄大哥”,是关键时刻扛得起的“好大哥”。

员工中流传着许多他“见难就帮”的故事。20066月,一个陌生的中年妇女向张全收哭诉:“我的儿子得了肺癌,眼看就要死在医院了。听说您是好人,救救他吧。”张全收了解情况后交给大婶8000元钱,并说:“有困难,再找我。”

对陌生人尚且如此,对自己的员工老乡张全收更是呵护备至。一个女孩来公司不到一个星期便犯了老毛病:骨髓炎,张全收不仅拿出5000元钱给她看病,还免费派车送她到驻马店当地医院。商丘打工妹小娜,在晾晒衣服时不慎摔倒伤及脊椎,张全收及时把她送到医院治疗,并安排员工轮番陪护,还承担了70000余元的医疗费用。

多年来,张全收共为伤病员工报销医药费1200多万元,为在无良企业劳而无获的农民工支付工资上千万元,为农民工维权128次,资助特困农民工上千人次数百万元。张全收的正义心、责任感和爱心无一不让农民工敬佩、感动,也让大家愿意发自内心喊他一声“好大哥”。

“草根老板”张全收

“一碗药,一生情,义母的恩情永世不忘。我要把义母的善举传递下去。”张全收说。

30多年前,张全收在河南渑池县山沟里的一个砖瓦厂打工时,十几岁的他因身体患病走不成路陷入窘境,当地一位中年妇女裴鲜草看他可怜,为他熬中药,待他如同亲儿子一般。老人过世的时候,张全收从深圳赶过去为义母披麻戴孝送别。

说到做到,说好做好。多年来,全顺公司累计安排培训农民工就业200多万人次,每年为农民工创收十几亿元。张全收被广大媒体称为“农民工司令”,他的劳务派遣经验被专家学者称之为“全顺模式”。

名气大了,责任担当也大了。有一年年底,深圳一工厂总经理外逃,几百名河南打工妹半年的工资没了着落。在这些打工妹哭成一团时,张全收拿出240万元支付了她们的工资,并将她们安置到另一家企业上班。“工厂的总经理跑了,怕什么,你们的工资我来开!”张全收对这几百名河南农民工大声说。

“帮一时不如帮一世。”我国有几亿农民工,能不能从国家体制和机制上参与顶层设计,给他们争取更多的话语权?能不能为破解“三农”发展难题贡献力量、赢得先机?20081月,张全收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后,思考这样的问题就成了他的家常便饭。而张全收的议案几乎全部围绕“三农”,“让农民工更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让农民更自信地为美好愿景昂首阔步”,张全收正在为此努力着。

“中国好人”张全收

多年来,张全收一直醉心社会公益事业,先后捐款2000多万元。作为“好人之城”走出的“中国好人”,张全收一直追逐着那份绿叶对根的情谊、那份天中赤子的情怀、那份心中不灭的梦想。

汶川地震,他捐款数百万元,玉树地震他又慷慨捐款10万元;上蔡县文楼村艾滋病患者生活困难,他捐款10万元资助。打工女孩小春的父亲患脑梗死常年卧床,她本人也得了甲亢,因病致穷,眼看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到手却没钱上学,一家人愁得抱头痛哭。张全收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给小春送去25000元钱,鼓励她好好学习,并表示将一直资助她到大学毕业。至今,张全收还在资助20多名贫困大学生。

家乡拐子杨村学校破旧,张全收担心孩子的安全,捐款80余万元建成“全收希望小学”,并设立“全收基金会”,专门资助贫困学生。朱里镇扩建敬老院资金不足,他听到后当场承诺:“不再让老少爷们儿出钱了,我包了。”还出资60余万元建成朱里全收敬老院,成为当地敬老院建设的样板工程。

“村村通”工程修路他捐钱,“户户通”工程他又没让群众掏腰包,建设“生态宜居乡村”要处理垃圾、要栽种花草,还是他出钱……多年来,在支持家乡发展上,张全收先后捐款数百万元。

今年春节期间,张全收又一次专程回到老家上蔡县朱里镇拐子杨,连续八年过年为父老乡亲发红包。

 

编后

在河南、在深圳,张全收,这个名字被无数善良的人们所记住。记忆,是因为他那份草根的情怀。

无论他是“农民工司令”,还是“好大哥”,这个普通的河南农民从走出家门的那一刻,就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过去,一直怀着感恩的心去帮助身边曾经像他一样的打工者,去帮助和他父母一样曾在农村吃苦受累的老人。

或许张全收的公司管理模式无法复制,但是他对善良的坚持,对责任的执着,却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复制,也值得复制的美德。

好人张全收,我们为你点赞!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