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三个一”工作法
残疾人事业亮点频闪
2014年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纪实
记者 胡殿文
2014年,我市各级残联组织大力推行“三个一”工作法,以“一个目标干到底、一根竿子插到底、一种精神拼到底”的实干精神,求真务实抓落实,重点工作出亮点,常规工作求精品,试点工作出成果,我市在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康复中心建设、助残帮扶以及残疾人基本服务和需求专项调查等方面均取得长足发展。
我市成功创建“全国残疾人文化体育建设示范市”,建立残疾人艺术人才培训基地16个;实名制培训残疾人7000名,实现就业创业5000人;通过实施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使938名残疾儿童得到康复训练,成为全省残疾儿童康复示范项目;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市3个单位被省残联确定为省级扶贫示范基地。我市被中残联确定为“全国残疾预防示范市”和“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示范市”。
市残联先后荣获“全国残疾人就业工作先进市”、“全国扶贫工作先进市”、“全国康复工作先进市”、“全国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市”;连续五年被省残联评为“全省责任目标管理先进单位”;连续五年被省政府残工委评为“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市”;2014年11月,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授予“学雷锋树新风”先进单位;连续三年市政府对市残联通令嘉奖;机关党支部被省委组织部授予“全省五好基层党组织”;多次荣获市文明委先进单位、市直机关工委先进党支部、市总工会工人先锋号、市妇联巾帼英雄岗、市团委先进团支部等称号。2014年11月,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先后被省、市文明委授予“文明示范服务窗口”和“全市志愿服务活动优秀志愿者组织”。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张银良先后荣获“全国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扶贫开发先进个人”、“河南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先进个人”、“全省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一个目标干到底,残疾人事业取得全面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残疾人事业,把残联的重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残联组织发扬“敢于担当、锲而不舍、主动作为”的精神,推进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作为2013年中心城区六项惠民实事之一,总投资2000万元,建筑面积8736平方米,2014年7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全国一流、河南唯一。康复中心投入使用后,为智障和孤独症儿童装配了多感官训练教室,为聋儿装配了FM无线调频系统,为残疾儿童提供先进的康复条件和训练环境。市残联协调卫生部门成立中西医结合康复医院,成功申报二级甲等医院,对282名聋哑、智障、孤独症、脑瘫的残疾儿童实施免费康复训练。
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是2014年中心城区建设六项惠民实事工程之一,通过重点实施,938名残疾儿童得到康复训练,成为全省残疾儿童康复示范基地。2014年11月,以康复中心为依托,经教育部门批准成立1所博爱幼儿园, 纳入全市学前教育系统管理范围,实施整合式教育。
残疾人就业培训纳入市政府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重点内容,全市共创建13个创业就业基地,围绕市场对接、技术对接、人才对接免费实名制培训7000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5000人。进一步规范盲人保健按摩机构管理,统一配置价值25000元的物资。在河南省第五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我市选手参加9个项目的比赛,取得两个第二名、一个第四名的好成绩。
一根竿子插到底,将助残帮扶落到实处
在残疾人工作中,市残联坚持“一根竿子插到底”,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事、达到什么效果,都要落实“一线工作法”。工作在一线布置、措施在一线落实、得失在一线评判、效果在一线检验。
以助残扶贫为载体,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班子开展“三联一帮”、驻村帮扶和“万名干部下基层”等一系列活动,为残疾人提供更优质、更高效、更温暖、更接地气的服务。走访群众300多人次,困难群众336户,为驻村小学送去价值9万多元的学生礼盒,投入近20万元物资为基层群众解决实际困难362件。通过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建立省级残疾人扶贫基地3个、市级残疾人扶贫基地3个、县级残疾人扶贫基地14个,扶持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累计帮扶残疾人16万人次。市残联投入资金8.4万元,资助41名贫困残疾大学生就学。积极协调住建部门,整合资金700万元,为10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实施了危房改造;为13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建立了4个较为规范的“阳光家园”托养机构,集中托养残疾人180名。成功创建“全国残疾人文化体育建设示范市”,建立残疾人艺术人才培训基地16个。
利用双节、全国助残日等残疾人重大节日,投入资金120万元,走访慰问残疾人4000多人。开展 “三夏帮扶”、“抗旱保秋”和“三秋帮扶”活动。共投入资金130多万元,帮扶残疾人困难家庭3000多户,受到残疾人的广泛好评。2014年12月3日,举行残疾儿童免费物资发放活动,惠及3000名残疾儿童。2014年12月5日,河南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在市群艺馆举行助残物资发放仪式,向我市捐赠助残物资共计价值303万元。
去年以来,实名制发放儿童四件套辅具(脑瘫儿童轮椅、站立架、助行器、坐姿椅)465件;组织开展彩票公益金辅助器具适配项目,免费装配假肢共146例、儿童和成人矫形器140例,免费适配就业、就学及其他辅具500件;为810名低视力患者免费验配助视器1200件;开展轮椅助行工程,免费发放轮椅3000辆。
一种精神拼到底,强素质重管理
我市建立完善了市、县、乡、村四级组织机构,全市17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500多个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全部配齐,完善了“纵到底、横到边”的残疾人组织网络,全部实现 “六有两到位”建设标准,即有人员机构、有办公条件、有活动设施、有规章制度、有经费保障、有服务队伍,工作措施落实到位、保障服务到位,成为全国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先进典型。
2014年7月,中国残联专门协会评监委监事会议在我市召开,对我市结合专门协会特点、充分发挥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同时,在山东泰安召开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作经验交流会暨全国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我市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作先进典型在大会上作典型发言。2014年9月,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培训及试点会议和推进会议在我市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