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殿文
国足出征亚洲杯,赛前谁也没有当回事,但这胜利来得突然,才令国人刮目相看。三连胜之后,国人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鲜花挂满枝头,泪水沾满湿巾,欣喜溢于言表。因为胜利是久违的,幸福来得不易,人们想起了诸多词汇,媒体最有代表性,报道最有说服力,窥斑见豹,看看明天怎么说。
窗口广州的《广州日报》报道说,孙可梅开二度,中国队2比1力克朝鲜队,小组赛全胜拿满分进八强——39年第一回我待国足如初恋。京城的《京华时报》的标题是《上半场巴萨,下半场国足——国足亚洲杯首次小组三战全胜》。西部领潮者西安的《华商报》说,发挥好,赢了;发挥不好,也赢了——国足就是这么任性。由于这次的国家队江苏舜天队球员孙可表现抢眼,本土报纸《扬子晚报》更是做足了文章,主标题是《赢球也咆哮,佩兰更看重态度》。内文中说到,不论输赢站着离开、两场三球、孙可没进够;赢球咆哮摆丑脸、三场全胜、佩兰没赢够;舜天队老板态度坚决:“给多少钱都不卖孙可。”当然还有更煽情的,用字不多,回味无穷。海派之上海《新闻晨报》之体育周刊,左侧刊发孙可第二次进球后硕大夸张的庆祝动作,右侧标题竟然是《三连胜 国足带着高潮扑向东道主》。《信息时报》说,孙可可以、国足更可以,平中见奇,高人一筹。
媒体就是媒体,无论你善待与否,无论善管也罢,善用也行,他总是按照自身的轨迹前进。《新文化报》一版有图有真相,国足首次获得亚洲杯小组三连胜,网友们再次把他们推上了今天头条的位置——《尽情高兴 保持冷静 国足,周四我们等着夸你拼命》。22日(周四)18时30分国足将在四分之一决赛中对阵东道主澳大利亚队。这个报道,从职业媒体人来看,已经做到了极致,它把应报道的信息全在一版显示,让人一目了然。
有狂欢的,自然有理性的。胜西亚之沙特队用了18年;胜西亚之乌兹别克队用了14年;胜东亚之朝鲜队用了10年时间。《北京青年报》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超冷静,国足虽胜,佩兰对国脚却表现不满——《感谢朝鲜队让我们看清自己》。在媒体球迷网友一片欢腾之时,有媒体表示冷静而不自持,凤毛麟角,难能可贵。最理性的还是有啥说啥,刊发消息——《小组赛三连胜 国足创亚洲杯最佳开局》,刊发劳动模范孙可的人物通讯——《轻伤不下火线 一场攻进两球 拼命三郎孙可》,接下来是配发评论——《赢球赢的是自信》,三篇文章依次排开报道,没有火上浇油、没有过度解读、没有见风使舵,看上去不温不火,其实另有深意——对于已经炒得火热的本届亚洲杯,或许这是权威媒体应有的态度——当步入冰点时他会点燃希望;而当过热过火时他会保持克制。这就叫高端大气上档次。但从纸质媒体看,尽管不厌其烦,尽管过誉有加,在久旱不雨的情况下,我们倾注感情,权且谅解。
现在问题来了,中国人总是把太多的精力用在玩文字游戏上了,对现实的严峻往往是视而不见,甚至听而不闻。国足被压抑太久、球迷被压抑太久、媒体也被压抑太久……久旱逢甘霖,总是让人酣畅淋漓,但甜蜜时刻不该忘却曾经的苦涩,欣喜之余还需保持冷静。
冷静是什么?平心静气、毫无偏见地分析道理而不感情用事。品尝到久违的胜利,击败了很久没能击败的对手,取得27年来的最佳开局,打破了10年的魔咒……这些成就值得赞赏,但不宜过度放大。
功夫熊猫对阵澳洲袋鼠,胜负究竟有几何。下一场对东道主,尽管我们已经保持多年胜率,但不要忘了人家是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东道主,如果裁判员有意无意照顾,如果球场上有出人意料的变化,尽管笔者希望这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人们心知肚明的是,我们对付澳大利亚队,绝对没有绝对取胜的把握,如果是运气成分站在人家一边、如果是人家先进球、如果是裁判员有照顾,看看对朝鲜比赛的下半场(国足处在被动状态),看看开赛第一场我们的幸运(先是点球被扑出,后是定位球变线而入),和你一样渴望往前走的笔者能不捏把汗?有报道说,澳大利亚欲用强悍身体限制国足,我们的劣势就会暴露无遗。加上年轻经验少,真正的考验就要来到。
三连胜后怎么办?期待国足弯道超车?头脑冷静最重要。国人期望值已经大大提高,夺冠呼声已经起来。当下八进四就是关口、是拐点、是转机,期待国足用自信和冷静做盾牌,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