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贯彻落实市委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本报评论员
经济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经济发展的质量。事实证明,只有不断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才能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经济的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从全国和全省的发展实践看,哪个地方的经济结构调得快,发展速度就比较快;哪个地方调得慢,发展速度就慢一些。新常态下,经济增速、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动力,都出现了一系列趋势性变化,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更为迫切。我们要更加注重调优经济结构,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要素结构、区域结构,加快形成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
结构优化的过程,就是提质增效的过程。当前,我市一产比重大、二产比重轻、三产比重少,三次产业结构不优的问题依然突出。我市经济已经到了转型发展、深度调整的关键阶段,唯有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才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调优经济结构,对我市来说,关键是要在稳定发展一产、加快培育三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二产,着力壮大工业经济板块,实现三次产业融合互动,使产业结构调整到合理比例。
具体而言,调优经济结构,要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对于传统支柱产业,要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改进管理方式和经营模式,培育壮大一批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增强市场抗风险能力;对于高成长性、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强化创新驱动、要素配置和政策引导,加快推进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整个工业中的比重。要通过加强分类指导,政策引领,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
调优经济结构,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当前,驻马店服务业发展正处在初级阶段,传统服务业占的比重大,新兴高成长性服务行业相对不足。大力发展服务业,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并举、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重,既要抓好传统服务业,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又要发展高成长性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向更高层次的服务业延伸。要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调优经济结构,要夯实农业基础地位。驻马店作为粮食生产核心区,肩负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我们要在稳粮保粮的基础上,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坚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要大力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严守耕地面积和质量,增强抗灾能力,强化科技支撑,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科学布局特色农业基地,大力发展高附加值农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增强农业发展优势。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求实务实,主动作为,做好调结构这篇大文章,坚持不懈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进一步提升我市的经济质量与效益,努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