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耀巍
笔者在基层网点调研时,正好碰到有客户投诉,当时营业场所办理业务的客户很多,但是大家都相当冷静,工作人员似乎也见怪不怪,“闹事”客户离开,大家继续办业务,像没事发生一样。
银行业在社会的认知度极高,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备受公众关注,客户服务无小事,遇事打“太极拳”,遇投诉“冷”处理危害很大。一是降低甚至破坏客户体验度,让客户产生不信任感,继而远离银行。一个客户的离开有时意味着一个家庭离开,一个家庭离开则会将负面的体验传递给更多人。二是损害银行整体信誉和当地社会形象。一个员工代表的是一个网点,一个网点代表的是一个支行,而一个支行就是代表整个银行。对客户服务冷淡,遇客户不满不置可否,遭客户投诉高高挂起,也许人少了些“委屈”,但丢掉的是整个银行的“脸面”。三是激化矛盾。客户抱怨有时出于一时不满,如果工作人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问题就能有效解决。反之,冷漠待之,抱怨就可能变成愤怒,最终激化到不可收拾。
笔者认为,面对客户不满和投诉,银行员工一定要树立服务是效益的意识,切不可小而视之。对情绪失控的客户等突发情况处理,要“冷静”切不可“冷漠”,要第一时间安排专人处理,必要时提请上级主管部门,确保及时有效满足客户的合理需求。在问题处理中,要换位思考,从客户立场出发,寻求客户和银行的利益一致性,为客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争取化怨为赞。
除此之外,对于客户投诉一定要注意总结,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各主管部门要对员工加强培训,要坚持制度先行,严肃考核,从思维、制度、机制上保证优质服务成为银行工作第一要义。